30万元“谢师宴”让尊师内涵变味走调
据7月27日《楚天金报》消息
宾客人手一份特别定制的景德镇瓷器,豪华游轮夜游长江,近百位宾客高档酒店住宿……昨日,一场豪华的谢师宴在武昌沿江大道某酒店举行。孩子今年高考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家长徐先生花费近30万操办“盛宴”,并邀请儿子学校的校长和老师赴宴。
谈到谢师宴,笔者有两个观点:
其一,应当“谢师”,但不必有“宴”,应杜绝所有谢师宴,更要对高档谢师宴零容忍;
其二,谢师岂能仅限于被高校录取的学生?无论是金榜题名,还是名落孙山,学生的成长、成才,都离不开有教师的辛苦培育。
一句温情的电话问候,一张自制的生日贺卡,一条感恩的手机短信……这都是感恩教师的外在形式。有人说,中国人重情重义,作为答谢老师的一种形式,适当的谢师宴也未尝不可。从情理上,我们姑且认同这种说法。
但是,以什么标准衡量“适当”?一千元的标准?一万元的标准?还是十万元的标准?更何况,愈演愈烈的谢师宴,早已经脱离了感恩的轨道,被架高的谢师宴,也给一些贫困家庭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
每桌3000元的宴席、每人一套300元的景德镇青花瓷茶杯、每间500元的酒店包间、乘豪华游轮夜赏江景……
30万元的谢师宴,能谢出什么师恩内涵?高档豪华的谢师宴,让我无语。其实,也不是无语,而是有千言万语如鲠在喉。在谢师宴颇受争议的当下,如此高档的谢师宴,又给异味谢恩的情感,注入了炫富的杂质。
显然,谢师宴因背负了太多世俗,已经成了一种广为诟病的教育现象。不但如此,高端谢师宴还是一种错误的社会导向,给孩子的心理涂上物欲的角质层,因此,说它毁三观,也不为过。另外,泛滥的谢师宴也是一种误导,好像只有考上了大学,才有摆谢师宴的资格,难怪那些名落孙山的考生,发出这样的感慨--我又没有考上大学,摆什么谢师宴啊?言外之意,无师恩可谢。
可以预言:30万元的谢师宴的规格之高,或许空前,但不会绝后。正因为如此,我才倍感教育的失败和悲哀。
推荐阅读:
>>>姜文两封“情书”,妙用十大典故 >>>“师生斗智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
>>>娱乐圈二十位明星书画真迹大曝光
>>>高中女生寝室那些“私密事儿”
>>>盘点从清华大学走出来的十大明星 >>>娱乐圈最知名最成功的十大“肄业生”
>>>双语:百句美到窒息的中外爱情诗 >>>十副英语对联,新颖工整给力
>>>盘点同在娱乐圈“打天下”的10对亲兄妹
>>>央视兔年春晚六位主持人学历揭秘
>>>三十而栗,四十而不获 >>> 娱乐圈十个最臭名昭著“陈世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