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吉林省梨树县百年古城墙的消失

(2015-03-15 04:47:00)
标签:

旅游

梨树

城墙

知县

衙署

分类: 梨树县历史

 

    在梨树这块土地上,5000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清嘉庆七年(1802年)准许南方流民出边垦荒,才有大批人来此定居。道光元年(1821年),清政府设梨树分防照磨,隶属昌图厅,首任照磨高涵,奉旨向蒙王纳租税。最初衙署设在梨树古城(即昭苏城,也叫偏脸城)内。梨树城分防照磨衙署在偏脸古城的城垣中并没有驻多久,便移至城南(今梨树镇买卖街)。最初的梨树买卖街没有城墙,四周都是开阔地,无险可依。

    清道光三年(1823年),梨树城分防照磨衙署为防“匪患”,便在聚落四周挑壕蓄水,垒土为墙,作为防御工事,还在壕上建桥以便出入。街口处连接民房立了东、西、南、北4个门,在门旁设了炮台。城墙高4.5米,墙上筑垛口,高1米,城内设马道,状似土围子。清同治四年(1865年),马国良(号称“马傻子”)起义军2000人攻破土墙,四门倒塌,起义军冲进城内,杀官逐吏,开狱分仓。

    清光绪三年(1877年)十二月初,由于买卖街开发面积不断扩大,盛京将军奏请清廷,添设新县,清政府在梨树始建县治,定名为奉化县,归昌图府管辖。县城设于梨树城,首任知县钱开震。奉化县,当时地处边北扼要之地,是“盗寇出没”“顽民盗风不息”之地。统治者为了教化当地“顽民”,故大肆宣传要“遵奉王化”,因此起名为奉化县。初设县时,奉化早年修筑的土围子已夷为平地。光绪五年(1879年),知县钱开震开始修知县公署、典史署,建文庙、文昌宫和学署,但尚未修城墙。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知县王顺存为防义和团和散兵土匪,组织大规模修筑城墙,由绅士贺殿宽、弓惠远督工,分段修筑。王顺存升任后,知县鲜俊英接修,城墙建成后设东西南北四门,东大门叫启文门,西大门为振武门,南大门为拱化门,北大门为致和门。门墙为青砖砌成,墙高5.5米,宽7米。城墙土筑,墙基宽5米,墙高5米,收口3米(马道2米、墙垛1米),城墙周长9000米。城外壕沟(护城河)上宽5米,底宽3米,深5米。

    梨树古城先后历经23任知县、10任县知事和6任伪县长的岁月更迭,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城墙才彻底消失。

 

 

   吉林省梨树县百年古城墙的消失

                                                    梨树县县城南大门:拱化门


吉林省梨树县百年古城墙的消失

                                                  梨树县四平街天主教

吉林省梨树县百年古城墙的消失

                                                       解放前的马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