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梨树县最早的水泥桥——偏脸城大桥和三棵树大桥

(2014-01-29 08:07:25)
标签:

拖拉机

落后

东线

新中国

优越性

分类: 梨树县历史

 

    水泥桥坚固耐久,荷载量大,优越性多。水泥桥的出现,是桥梁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阶段,是桥梁建设进入现代水平的标志。梨树县最早的水泥桥是伪满康德六年八月(1939年)官方建造的偏脸城大桥和三棵树大桥,但是在工业不发达,建筑技术落后的旧时代,梨树县内水泥桥的发展较缓慢,至新中国成立时,县内水泥桥也仅此两座,是日本人建造的。

 

    偏脸城桥位于梨树至怀德的警备道上,南北跨昭苏太河,桥长96米,桥面宽5.5米,荷载量9吨,丁字架重力式结构,桥身坚固,至今完好,继续沿用(见下图),是梨东线上的重要桥梁。偏脸城大桥是日本统治时期建造的,是梨树目前唯一一座解放前建造的桥,且仍在使用。

 

    三棵树桥位于今四棵树乡政府西侧一公里处(即太平木桥处),东西跨昭苏太河,桥长32米,宽5米,三墩四空,墩台梁板式结构,荷载量10吨,是八面城经喇嘛甸、榆树台、金山至小城子警备道上的重要桥梁。建国后桥身完好,继续沿用。1958年7月,因河水流量过大,河床自然加宽,桥两岸与岸断离,后用木料把两端各接六米。1965年修筑“八•一”拦河坝的同时,以钢筋水泥材料补接,荷载量由10吨增至汽车13吨。进入二十一世纪就被拆除。

 

 

               梨树县最早的水泥桥——偏脸城大桥和三棵树大桥
                               偏脸城大桥(1938年5月建,1939年8月完工)

                梨树县最早的水泥桥——偏脸城大桥和三棵树大桥
                                
梨树县最早的水泥桥——偏脸城大桥和三棵树大桥

梨树县最早的水泥桥——偏脸城大桥和三棵树大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