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南红土地大环线(8)-- 纪念碑谷部落公园

标签:
旅游犹他纪念碑谷部落公园monumentvalley |
分类: 旅游 |
9月 22日
由于沙漠中没有什么固定明显的地标,所以当年各州分界时,就划了一个十字,这样有四个州就交汇在一个点上了,它们是犹他、科罗拉多、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州。中心的圆圈里写着:四个州在上帝面前,自由地相聚了。土著人把这块带十字的地圈了起来,取名四角(Four
Corners),开始坐地收钱,五刀一人。有不少土著人在此练摊,售卖纪念品、工艺品之类的小玩意,不过他们并不主动向游客兜售,爱买不买。




路过鹅颈州立公园(Goosenecks State Park),虽然叫鹅颈,其实也是气势磅礴。San
Juan河竟然在此转了三个弯,岩石的形状很像鹅的颈部,故而得名。可惜石头是灰色的,不是很出彩,这里游客不多,很清静,我们在这里野餐。
行程中,经常看到美国老俩口要么开着巴士般的巨型房车,后面拖着轿车或摩托,要么用皮卡拖着房车,享受两个人的世界,饱览天地之间的美景,感觉很奢侈,不过这也是美国人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

墨西哥帽子(Mexican Hat)

“阿甘正传”的场景

我找旅馆时,发现公园里唯一的旅馆根本订不到。于是求助万能的摄友群,湾区的摄友建议去试公园新建的小木屋-----终于可以在公园里面过夜了。

纪念碑谷部落公园(Monument Valley Navajo Tribal
Park)是摄影发烧友的天堂,也在土著人的地盘上。看到一个统计,当地土著人(Navajo
Nation)有40%的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32%的房屋没有抽水马桶,60%没有电话服务,听起来完全不像生活在一个发达国家里。也许仁慈的美国政府没有把这块美丽的土地划为国家公园,就是要给土著人留一条靠天吃饭的路。
纪念碑谷向世人展示了风化创造出的旷世自然奇观,这里曾经是一块广阔的盆地,后被地壳抬起成一块高原,又历经几百万年风霜雨雪,高耸的页岩只残留下石碑、石塔和石柱,散落在空旷的沙漠中。这些风化石碑高可达三百米,称为平台(Mesa),矮的也有几十米,称作孤峰(Butte)和尖塔(Spire),它们是地质消蚀不同阶段的产物。《阿甘正传》那个著名的跑步镜头,就是在此地的163公路拍摄,背景就是这些红色的石碑。时间在这里停止了流淌,让人感到的只有西部荒野的壮阔和宁静。
纪念碑谷被公认为美国西部的象征,是因为这里是很多美国西部片的外景地,如“俠骨柔情”(My darling
Clementine),“日落狂沙”(Searchers),“西部开拓史”(How the West was
Won)等,吴宇森的“追风战士” (Windtalkers)
,也在这里取景,而在此拍摄的“万宝路”香烟广告,更让粗犷不羁的西部牛仔形象,变得家喻户晓。公园旅馆每天晚上,就在室外放映这些老电影。


我们下午到达公园,只见观景台前停了很多大巴车,游人如织。观景台前面的三座孤峰,是纪念碑谷的象征。游客中心里有一个展览,讲的是二战期间,美军招募了400-500个土著人作通讯兵,他们用土著语言编码传递军事机密情报,不但解码快,而且日本人无从破译。
日落时分,夕阳余晖洒在三座孤峰上,随着光线的变化,这些岩石就会呈现不同的色彩:红色、橘红、金色、金黄,这块原始蛮荒的土地,平添了几分温柔。太阳落下后,岩石上开始泛出一种均匀的红色,残阳喋血,大概就是这样子吧。


回到面对谷地小木屋,明亮的月光已经洒满孤峰,站在露台就可以享受这份上帝赐予的宁静安详。不出门就可以拍星轨的机会,绝对不能错过。知道不会出意外,两位LD把自己关在小隔间里,放心呼呼,让我在外屋随便折腾。我独自又忙活了两个多小时才休息。


23日
一早就起来对着东方发呆,看着天际泛出淡淡的鱼肚白,又慢慢变红,然后发出灿烂的霞光,洒落在谷地中的孤峰上,两座傲立的孤峰像一副张开的手掌,在朝阳下迎接新的一天。


纪念碑谷里面,有一条观光风景土路,白天里面是车水马龙,非常拥挤。大清早,我们赶在大部队来到之前,进去转了一圈,逐一看了标示的景点,想象一下当年西部牛仔骑马扬鞭,在这里驰骋天下。但里面的路可谓名副其实的马路,坑坑洼洼,一路扬尘,27公里开了2个小时,不知土著人是不愿花钱修条好路,还是不愿破坏里面的自然景观。
Three Sisters
John Ford's Poi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