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这个商业社会中,谁都离不开广告。就算你不从事商业,只要你进行商品购买,都会受到广告的影响,比如下面我要谈到的仿牌、冒牌,很多人都觉得无所谓,但事实上,正是这种“无所谓”,让你遭受到了隐形的损害。就如同你的家里出现了白蚁,你不去管它,最终受害的还是你自己。所以,谈广告,不仅仅是广告人的事情,你生活、学习、工作、创业都离不开它,花那么几分钟多了解一些广告知识,绝对不坑爹!
同行“傍名牌”挣快钱,或是创立自有品牌难度大
典型例子:各种山寨产品
在说实例之前我们的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品牌。由于品牌这个概念传入国内还不到30年的时间,加上许多“专家”各自“自定义”,造成了我们的品牌观念存在很多误区。在百度百科上对品牌是这样说的:“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他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很复杂是吧?那我再简单一点说:“品牌就是消费者对你的产品或者服务的一个概念的代号。”打个比喻说就好像是别人给你取的外号——为什么这么说?
宋江在江湖上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仗义疏财、能救急,这个就是宋江提供的服务的概念,把这个概念用一个代号来称呼,就是“及时雨”,这个“及时雨”就是宋江的品牌了。再比如浏阳豆豉,就是消费者对于浏阳出产的豆豉形成了“优质、好吃、独特”的概念后,所用来称呼该种豆豉的代号,浏阳豆豉就是这种豆豉的品牌。
正如同宋江这个名字不等于品牌一样,真正的品牌也不等于注册商标——很多人对这一点搞混了,以为搞了一个商标就是做了品牌了,在生产产品的时候粗制滥造,在服务上偷工减料,只会大量投入广告,以为大作广告就会形成品牌,结果自然是差强人意了。
再强调一下,品牌是消费者心里形成的,你可以规范它,去促进、加深消费者对它的认识和认同,但但绝不是像做一个商标、起一个名字那么简单的创造它!
这里还有一个认识误区就是:品牌要靠广告打起来。其实不然,要成就一个品牌,不一定得打广告,口碑或者你在行业内积累的名声同样能形成品牌。例如四娭毑臭豆腐就是靠口碑,三一重工靠行业积累。而且品牌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而且还有可能是一个地区、区域的,例如浏阳豆豉、捞刀河刀剪、东阿阿胶等。
一般说来,仿冒和冒牌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资金不足或者是不知道如何做品牌,就按照业内已有的成功模式进行复制模仿;另外一种就是技术不行或是产品质量不行,为了在短期内谋取高额利润,故意假冒或仿冒知名品牌。前者情有可原,后者罪不可恕。
实际上,哪怕是“资金不足或者是不知道如何做品牌”,做出来的东西一般也是质量无法和真正品牌相比,更别提本来就是为了“赚快钱”的那些假冒伪劣商品了。
消费者对品牌的纵容。
典型例子1:现在还买蒙牛的人
品牌意味着消费者着对产品或服务品质的信任和认可。你为什么要花比山寨货更多的价钱去购买这个品牌的产品,就是因为你多花的钱能够为你带来更多的质量保障,或者获得更好的服务。但当一个品牌,一而再,再而三的失信时候,你还去买它的产品,不但是你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更是一种助纣为虐。如果这个品牌处于垄断地位,你没有别的选择倒也罢了,但如果还有别的品牌可选,你还不长记性,人家搞个促销降个价就把你收买了,这不是占了便宜,而是吃了大亏。做品牌的企业就像小孩,犯了错你不去惩罚他,他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训,等他大了,他只会变本加厉的祸害你。而到了那个时候,你想躲开他你都办不到了。
典型例子2:明知是仿牌、冒牌产品还购买的人
明知是仿牌、冒牌产品还购买的人往往是出于这样一种心理:“这些和正品质量差不多,价格又便宜,我为了省钱买个同样质量的有啥不好?”
——这就需要广告的知识了。上面说过仿牌和冒牌的起因,大部分的仿牌、冒牌就是为了“赚快钱”而做的,这就好像一个一心傍大款的女孩子,你还要求她真心实意、全心对你这个经济不怎么充裕的人好,这能实现吗?又或者像一些女孩子,要求未来的老公事业有成,有要求他老实善良——俗话说商场职场如战场,真正老实善良的人事业能有多大成就?所以,你要求一个以“赚快钱”为目的的企业,生产出和真正品牌货同样质量的产品、提供同等的服务,你觉得可能性有多大?——当然,我不否认确实有质量好服务佳的仿牌,但我觉得自己不是传说中的“运气帝”,所以我哪怕在没得选择的情况下被迫买了,也不会指望它能拥有正品一样的使用效果。你如果坚信自己人品坚挺,我也无话可说。
请记住。当你有得选择的时候。怎么选择那些可靠的品牌。如果你不知道怎么选,就不要因为不大的价格差,去选择一些仿牌的产品。如果在你需要的产品类别中,你不知道有哪些可靠品牌,那就在相近的价位中,选择有自己独特的牌子,包装和宣传物料看起来规范美观一些的。当然,规范不是奢侈。对于那些包装和宣传明显超出同类产品很多的,除非你是要送礼或显摆,也尽量不要选择。——包装就像一个人的装束,宣传广告就像一个人的自我介绍,随波逐流和过度夸张都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