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年的风风雨雨;经过几年的鸿雁传书;经过几年的不离不弃;经过几年的不懈坚守。我和“眼镜”一直为这份感情付出着和享受着——付出的是我们的青春年华;享受的是我们彼此的信任和支持。当年同学们所谓的几对同学恋,经过岁月的考验,到后来,能够坚持的就只剩下我和“眼镜”了。
参加工作后的1973年,我和“眼镜”都是二十几的人了。“眼镜”希望我们尽快成家,这样,他一年一度的探亲假就有了落脚的地方,而我也可以有了名正言顺的探亲假。征得双方家长和各自单位的同意。我和“眼镜”在1973年的“五一”节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小家。
http://s3/mw690/6ac1527cgdac4f8ab79e2&690
这就是我们的结婚照,也是我们家庭的第一张全家福。这张照片就在遵义照的,后来请人到上海放大和着色的。
婚礼是很简单的,就在我们单位的会议室举行的,由我们的领导主持,简单的仪式过后,我给同志们发了喜糖,那是我请上海的同事带的上海大白兔奶糖,当时还是比较奢侈的。而同事们也给我们送了礼物,那时的礼金就是每个人五角钱或一元钱,用这笔礼金同事们给我们这个新家置办了炊具,有煮饭的铝锅、有炒菜锅、有锅铲、有暖水瓶、有洗脸盆……。这些炊具自己煮饭基本齐全。http://s12/mw690/6ac1527cgdad409901c2b&690
这是当年同事们送的铝锅,四十年后唯一的纪念
因为我们单位属于新建的,没有职工宿舍,我们单身住的是用厂房改建的宿舍,房顶都是草席的。
对于我们新职工结婚,单位没有新房,还是单位的领导在外单位给我借了一间新办公室作为新房。没有什么家具,桌子还是好朋友李家会在车间弄了一间过磅的旧桌子,在上面搭上一张桌布,摆上一花瓶,还是像模像样的。床就是单位的床。被子就两床,蚊帐是我请医务室的兰医生在武汉带的螺纹蚊帐,帐帘是我用白棉线钩针钩的花。现在看来,这帐帘应该算是工艺品吧。可惜当时没有用照片照下来。
到了年底,我们单位的第一批职工宿舍修好了,单位分给我一间住房。只有24平方米,是两间房,大的一间可以放一张大床,而小的一间连一张单人床都放不下。没什么家具,装衣服就用纸箱装。考虑到卫生和防老鼠,在家里拿了一个旧柜子来作为碗柜。最开头煮饭是用煤油炉在地上铺上砖头,再在上面垫上一块木板,就是灶台了。
后来,在好朋友的帮助下,我在房子外边搭了一间厨房,才解决了煮饭的问题。然后把小床的两边锯短,勉强安在了小屋里,这样我们的亲人来,才有个落脚的地方。
这就是我最开始的小家,尽管简陋和朴实,但它却是我和“眼镜”一个温馨的港湾,我们将用一生的心血去呵护它。
2013年4月23日于贵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