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牵手走过四十年的岁月之三

(2013-04-21 07:54:50)
标签:

生活

文化

杂谈

分类: 我的情感生活

 

 

       历史的岁月走到了1968年,经过几年的文化大革命,全国的大中学生都不知人生的前途在何方?也不知今后的路该怎么走?这个时候,“到农村去,到广阔的天地去大有作为”的最新指示发表了。

     我和“眼镜”也得随着历史的潮流走。我们属于城市户口,政策就是到农村插队。到底是去哪里呢?这个问题当时是可以自己联系,也可以组织安排。

     因为我大姐就在遵义县的虾子区委工作,我只能投靠大姐到虾子插队,而“眼镜”也可以和我一起到虾子插队。经过我们的深思熟虑,而且考虑到方方面面,我们还是不要这样早的天天在一起。当时尽管不知道前途在何方?但我们心里是不甘心的,总是冥冥之中有一种对前途的向往和对自己理想的追求。所以,我和“眼镜”还是分开插队,他到远离遵义两百里的习水插队,而我就到遵义县的虾子插队。就是这样一个决定,使我们之间分别了十七年才团聚。

   “眼镜”是1968年的10月离开生活了十多年的家乡——遵义市,到习水的图书公社插队了。我是1968年的11月到了虾子的宝和农场。从那时起,十七年间我和“眼镜”就是靠书信维系着我们的那份感情。

 

    http://s9/mw690/6ac1527cgdac177d54698&690
             这是我到虾子半年的照片


http://s7/mw690/6ac1527cgdac178382c96&690
              这是“眼镜”1969年的知青照片。前排左起第二个是“眼镜”
       

      “ 眼镜”在习水插队的日子里,吃了不少苦头,因为他人比较瘦,体力差,所以好几回背煤的时候,都出过危险。好在“眼镜”的出生好,所以,到了公社没多久,就经常被抽去搞宣传、开会什么的。

        “ 眼镜”因为出生于工人阶级家庭,1969年8月,“眼镜”作为遵义地区的第一批知青就被选拔参加工作了——习水红卫酒厂,后改名为习水酒厂至今。(这些经历,在我的博客——习水的那些山,那些水里有描写)。

     而我就没这么幸运。尽管我也是有时参加了区里的宣传队,但更多的是老老实实的在农场干农活。在知青的那些岁月里,我干过不少的农活,当过上沙工”,也当过代课老师。1970年,我大姐调到了鸭溪。大姐不放心我一个在虾子农场,1971年年初,我就转点到了鸭溪的大岚公社,住在王大爷家。

     这个时候,正好掀起了唱样板戏的热潮。而我因为唱《红灯记》里的李奶奶唱得好,被遵义县文化馆选中,这样,我于1971年6月份就到了遵义县文化馆。每月给发24元钱,9元交回生产队,15元作为生活费。

     在文工队,我除了演李奶奶,还担任报幕,独唱和演小话剧等。1971年年底,正好是大招工的时候。文化馆的鲁馆长,本想把我们二十几个知青全部留在文化馆,可是因为编制无法解决,就只好把我们安排到遵义复烤厂。1971年年底,我正式参加了工作,成了一名工厂的工人。(这些经历,在我的博客——知青的那些岁月里有所描写)。

 

 

 

                                              2013年4月21日于贵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