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89-91页

(2024-11-21 15:47:53)
分类: 读书笔记

《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8991

五、课程实施

(二)评价建议

  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1.教学评价

  (1)评价方式丰富

评价方式应包括书面测验、口头测验、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每种评价方式各有特点,教师应结合学习内容、学生学习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例如,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从作业中了解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从探究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从成长记录中了解学生的发展变化。

2)评价维度多元

   评价维度多元是指在评价过和中,在关注“四基”“四能”达成的同时,特别关注核心素养的相应表现。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对基本思想的把握、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不仅要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全面考核和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例如,通过对叠放杯子总高度规律的探究,考查(详见例92)。

3)评价主体多样

评价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考查。如学习单元结束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学习小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也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展示交流学习小结让学生互评,以及让学生自评总结自己的进行,反思自己的不足,汲取他人值得借鉴的经验。

4)评价结果的呈现与运用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过程。第一学段的评价应以定性的描述性评价方式为主,第二、第三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第四学段可以采用评价和分数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评价结果的呈现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业水平与提升空间,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评价结果的运用应用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师要注意分析全班学生评价结果的变化,了解自己教学的成绩和问题,分析、反思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的原因,寻求改善教学的对策。同时,以适当的方工,将学生一些积极的变化及进反馈给学生。

 (详见例92

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是一个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数学的重要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