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年级的倾听习惯
(2024-11-21 14:24:07)分类: 资源共享 |
如何培养低年级的倾听习惯
一、安静的力量——心静自然“凉”
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据主导地位,而有意注意尚需培养。因此,教师应努力排除一切干扰因素,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倾听的学习环境。首先必须确保教室的布置简洁有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这样老师才能把最清晰的信息传达出去,学生才能接收到最精准的信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当需要学生专注聆听时,教师不应急于信息的传送,而应首先营造一个最适合耳朵倾听的环境。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巧妙的方法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比如使用手势示意安静、轻轻敲击黑板边缘等。
二、倾听的艺术——授“法”以静心
基于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他们普遍喜欢表达,而不会倾听,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必须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叫倾听。
1.目注无旁骛
在倾听时,要集中注意力,把目光聚焦于说话者身上。放下手中的学具、文具等物品,避免东张西望或做无关紧要的小动作。让自己的思绪紧跟说话者的节奏,不被外界干扰所影响。教师要求学生眼睛注视发言者,比如指令指引:“请你们听我说,我们专注听你说!”“我发言时,请看过来!”“小耳朵竖起来,专心听听听!”等。借助简洁的口令要求,起到“吸引”同伴注意倾听的作用,也让学生明白认真倾听他人的表达也是对同伴的一种尊重。
2.耐心不急躁
在倾听过程中,给予说话者充分的时间表达,不随意打断。即使听到不感兴趣或难以理解的内容,也不要急于插话或表现出不耐烦。耐心等待说话者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获取更全面、准确信息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保持耐心并深入思考,如:猜一猜发言的同学接下来可能会说什么?你听懂他刚才的意思了吗?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吧!想想同学说的是否有道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
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奇,用问题去鼓励他们耐心听,这是十分有效的倾听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多数学生能做到先听后说,想好再说,逐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二.互动的魅力——理解“应”有声
用心去理解说话者的话语含义、情感和意图,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关键。通过点头、微笑等肢体语言,或是简短的话语如“嗯”、“我明白了”等回应,可以让说话者深切感受到我们正在专注地倾听并努力理解他们的言语。同时,在交流过程中,适时地提出问题,不仅可以验证我们对对方意思的理解是否准确,还能进一步激发讨论的深度,促进交流的深化。
学生之间也可以是互相欣赏、互相评价的。以《数鸡蛋》这节课为例,教师巧妙地抛出一个小话题:“我们已经认识10了,现在请大家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这个数字10。”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各抒己见,大部分学生的表征方式是借助小棒、画图来说明,但有一个学生用了不同的方式(如下图),令大家眼前一亮,学生听完同伴的解释后,主动鼓掌回应。这种听后有“回声”,就在于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上的“小惊喜”,成就学习者的“小美满”。
三、评的智慧——准评方显“真”
正确且适当地评价学生,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重要手段。在低年级的课堂中,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由衷的赞美,如:“你的小耳朵就像小雷达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重要的信息。”“你真是个会倾听的好孩子!”“你专注的眼神告诉大家,你在用心听每一句话。”“你的倾听习惯特别好,老师看到你在认真思考别人说的话,这会让你变越来越聪明。”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呈现出活泼、热烈的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精巧的评价,实则是对课堂上学生学习状态的一种敏锐捕捉,它让我们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闪光点,保护他们天性中的好奇心。源自内心的真诚鼓励,如同春雨般润物细无声,让会听的好习惯在学生的心田里慢慢生根发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