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课标:评价建议

(2022-04-29 09:07:50)
分类: 资源共享

新课标:评价建议

1)评价形式丰富

评价方式应包括书面测验、口头测验、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采用线上方式进行评价。每种评价方式各有特点,教师应结合学习内容、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例如,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从作业中了解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从探究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从成长记录中了解学生的发展变化。要避免直接将终结评价的工具和形式作为过程性评价的工具,如在课堂评价与平时的测验中应当避免简单、单一使用选择题的题型等。

2)评价维度多元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不是孤立的,应当综合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在评价学生每一个方面表现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分析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表现特征和发展变化。评价时应采取灵活的方式记录、保留和分析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例如,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思路,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评价要体现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发展变化,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促使学生学会反思、学会学习。

3)评价主体多样

评价主体不只是教师,家长、同学及学生本人都可以成为评价者。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考查。如学习单元结束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学习小结,通过学习小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也可以组织学生将学习小结在班级展示交流,总结自己的进步,反思自己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汲取他人值得借鉴的经验。

4)评价结果呈现与运用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过程。第一学段的评价应以定性特征的描述性评价方式为主,第二、三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第四学段可以采用等级评价和分数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评价结果的呈现和运用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评价结果的呈现,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业水平与提升空间,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指导。

教师要注意分析全班学生评价结果的变化,了解自己教学的成绩和问题,分析、反思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的原因,寻求改善教学的对策。同时,以适当的方式,将学生一些积极的变化及时反馈给学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