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月的东京,是“花火”盛行的季节吧。
所谓“花火”,即焰火大会,通常由一些大型财团或者企业赞助,对于燃放地周围的居民来说,是件举家出游的盛事。一般提前几周大家已得到通知,事先准备好酒和食物,当成节日一样庆祝。
那年在东京公干,公司的宿舍在偏远的高岛平,附近的饮食乏善可陈,业余时间无聊得交关。难得有次“花见”,找点事做也好,即刻跑去凑热闹。
独在异乡,灿烂的烟花使人寂寞,不如归去。走到宿舍的三楼,原来远眺,还是看得到烟花,早知如此,何必出门呢?
走廊上,只见有位老人盘腿而坐,身材瘦小,面色凄凉,啊,是同事山本先生。
礼节性地打过招呼,便回自己房间,拿出一罐啤酒,一口气干了。又想拿一罐给山本,但终究没踏出一步。
这一幕,已事隔多年,不知怎的,印象深刻,时时想起。
山本长我40余岁,说起来并不能算是我的朋友,甚至他也不能算是完全的日本人。因为有个韩国父亲的缘故,在日本的韩国人地位低下,即使入了日籍,也被日本人当成另类。
认识老山本,是在我刚到日本的迎新会上,老人家银灰的头发疏得整齐,用生硬的中文向我说:“我是山本,请多多关照。”
接着就有人讲他的故事给我听。原先是公司的董事,大概是业绩或者别的原因,结果沦落到普通的科员。妻小留在大阪,本人则久驻东京。可怜吗?我有这样的感觉,虽然日本人有以公司为家的文化,也许他并不这么认为,但我想,寂寞是一定的。
有了“花见”的接触,彼此间似乎亲近一点。他对中文产生兴趣,不过比我的日文还要糟糕得多。后来我想去横滨,几个日本同事都指着横滨通的山本,他亦自告奋勇。
约定出发的那天,台风袭击,大雨倾盆,我犹豫不决地往窗外张望,山本早已穿戴整齐站在楼下也。整个游程,大家很自然地各付各的账,我本想试试横滨“中华街”的中国菜,但山本把我拖进一家小店,一碗拉面下肚,盛惠几百日币罢了。
后来我回国,之后即失去联络,到了今天,连我服务过的这家企业业已关张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