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洋人的红酒和我们的白酒一样,茶是另一种被商人炒作坏的东西。
大家已到了绿茶只知龙井,红茶只知金骏眉的地步,大把银子花将出去,茶贩乐得笑哈哈,我们喝到真假难辨的东西,也察觉不出来。
这些贵茶之中,似乎没有茉莉花茶的影子,按照一般人的印象,亦确实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上不了台面。记得小时,外公常嗜此味,派我去买,一斤二十四大元,二十多年没变过。
好喝吗?初泡果然有阵花香,两三泡后即味淡,再泡则如饮白水矣。也许太过价廉吧,但是后来试过几种贵的,还是觉得平平,我这种喝惯浓普洱的更是觉得味淡得不得了。
上次“福记港式茶粥面”的老板娘朱姐说要请我喝真正的茉莉花茶,起先我还不怎么感兴趣呢,经不起再三相邀,只好走一趟。
结果朱姐用一个大杯,就这么抓了一把,拿滚水沏出来。啊,还未上桌,已闻到芬芳的花香,即刻显出不同,一喝,茶味醇,又很甜。更惊人的,那天像头水牛,续了一杯又一杯,香气不减。
“从早泡到晚,也没问题。”朱姐打保票。回家一试,果然如此。
“一定很贵?”我问。
“其实成本还好。”朱姐说,“但是难得的是,这批茶,完完全全按传统的做法制成。”
所谓传统的做法,称为窨制,窨字多音,这里念做XUN,同熏。整个窨的过程要经历堆窨、通花、收堆、起花、烘焙、冷却、提花、匀堆数个阶段。至少要窨制三次才算合格,最高级的花茶,非窨九次不可。朱姐手上的这些,六次罢了。
简而言之,将开未开的茉莉花骨朵,在湿度和生物酶作用下,吐出香气,又被茶叶吸收。窨过一次的茉莉花,虽然尚有余香,也要弃之,不可再用。
筛花的步骤亦十分关键,照朱姐的说法,上等货,只找得到几丝花瓣,绝对看不到整朵的干花。
有点搞不明白,外面买到的茉莉花茶,都带着干花呀,浸水之后慢慢展开,好看得很。向朱姐请教,原来精于制花茶的福州人一早知道,茉莉花的根部有微毒,食之无益。
问题是不良商人利益心驱使,把干花收走,也混在茶中,以次充好。至于窨制,费时费力,何必去做?香气不够足,就用大量香精代替好了。唉,我们对茉莉花茶的不良判断,由此产生。
写了一大堆文字,替茉莉花茶平反,但是你来问我哪家的花茶最值得放心,对不起,我也不知,朱姐的茶从乡下收来,市面上无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