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猪油帮主-老波头
猪油帮主-老波头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494
  • 关注人气:2,6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煎平反论

(2013-08-09 07:31:37)
分类: 老波头论平反

    生煎,应该是地道的上海食物,虽然苏杭也做,但考证起来,上海人发明的可能居多。

    哪一家做得最好?一干三流媒体评选的所谓上海小吃榜单中,总少不了“小X生煎”,外地朋友抵沪,非来一客不可。

    从以前的吴江路小吃街起步,生意经刮刮叫,又经三流媒体大力宣传,分店开了一家又一家,不止是外地朋友,许多年轻一代的上海人也将之奉为正宗。

    相反,身边的众多老饕却没一个喜欢,像我一样,他们怀念的,是传统的味道。

    到底有什么区别?我们的生煎有两种流派,分为清水生煎和混水生煎。一般认为前者较为上等,汤少,全靠剁肉时产生的天然汁水,收口向上,皮的厚度适中。

    关键的一点,皮为半发酵面,典型的馒头做法。上海话中的馒头,仍然保留古意,相当于北方的包子。我们的生煎和小笼,都并非一味追求皮薄,采用四分之一发酵或者完全不发酵的话,就不叫馒头,而是另一种食物汤包了。

    话说回来,酵过头也不对路,不然,又要变成北方的水煎包。

    不加皮冻的关系,对肉的质素要求很高,也考较大师傅的手艺,所以称为上等生煎,不是没有道理。

从前,上海最出名的三家生煎馒头店,“萝春阁”、“王家沙”、“大壶春”,皆以清水生煎著称。可惜得很,“萝春阁”早已关门大吉,“王家沙”的水准渐低落,至于“大壶春”,功架仍在,但本来生煎用发面,圆滚滚的才对,当今出锅的,已呈四方形,大师傅气呼呼地,“七十二只的锅子,要塞九十六只馒头,当然不行”。

    次一等的混水生煎,就要靠皮冻救场了,但也不下太多。收口朝下,故底厚,皮则较清水的来得薄,不过还是保留发面。

    最忌讳的,是汤汁过多,喧宾夺主。其实做得出色的混水生煎,像老店“友联”、“丰裕”,新一点的“东泰祥”,倒是吃得过的。

    顾名思义,生煎应由生煎至熟,除了用油,还要加水,过程漫长。在一切追求快快快的今天,老板与客人都等不及呀,于是拼命加油,唉,你当是炸油面筋吗?

    传统的生煎,不论清水混水,也不论冷热,外形上始终饱满,新派的那些,瘪塌塌的,一看即知。

入口更见分晓,像“小X生煎”那样,汁水喷得到处都是的,不是生煎,油炸汤包罢了。

    生煎方面的经验,老饕友人“秋叶飞起”芮新林兄最有发言权。我是面痴,他则是彻彻底底的生煎痴,大家不妨读一读芮兄的大作《寻访上海的30客生煎》,一定有收获。

    说起来,以“小X生煎”为首的新派生煎,是在混水生煎的基础上再改良的。改良这件事,不是不可以,像广州的云吞面,云吞细细小小,结果香港的“沾仔记”反其道行之,包出婴儿拳头大小的云吞,一下子成名,也算佳话。

    但是人家以货真价实取胜。我之所以讨厌“小X生煎”,是因为他家用的肉极劣,母亲大人有次吃得上吐下泻,差点送掉半条老命。

    阿弥陀佛,原来混水生煎之外,还有一派混蛋生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冰糖元蹄
后一篇:嘉兴月河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