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培养兴趣

(2024-10-14 22:48:49)
分类: 教师篇

 

从教八年来,越来越觉得现在的学生缺少对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那么什么是兴趣呢,在学习中有何重要性呢?兴趣是推动学生内在的动力,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催化剂。当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对学习充满热情。历史课的学习亦是如此。那么,应如何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增加授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在授课时,如果离不开教科书,教案必显得呆板、枯燥乏味。而在讲课当中插讲一些与历史有关的知识和故事,即能活跃课堂气氛,又使同学们感到轻松易懂,而且还可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性。在这里教师是主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认真做好授课前教案的准备工作,增加新知识、新内容及不断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动向,适当用幽默而不庸俗的语言表达出来。但禁忌哗众取宠,为了幽默而幽默。

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跳出传统教学的老套路,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去钻研教学,设计教法,教师可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恰当地引入新课,使枯燥的历史生动化,使遥远的历史形象化,增强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素质教育的目标才能更好的落实。

首先可以通过教材内容的再加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某知识点时候,要么介绍这个知识产生的背景,要么设计情景,使学生自己发现这个知识,将成功的机会让给每个学生,使他们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让他们震惊,只要留心、细心、专心,创新和创造大家也能做到.同时要有意识地介绍些书籍,让他们想看有其书,从而使课余生活更加充实。

其次,可以通过“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兴趣培养和维持,一般要以足够的思维刺激为条件.教师要抓住教材中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或目前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进行处理,找出新知识在旧知识中的生长点,让学生感到新知识的产生势在必然,其实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又要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发现问题,进而积极思维,确定解决之策略,并迅速解决问题。

第三,创造融洽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保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习成为学生本身的一种需要,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要将注意力投放到学生的学上去,学生有疑问时,要耐心启发和诱导,要摆正心态,不要质问诸如: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懂吗?这个问题不是讲过了吗?,这对培养兴趣有负作用;对学生的错误的课堂问答,应尽可能不全部否定,要对其中部分闪光点加以肯定,对学习有障碍的学生,他回答了问题,只有在他取得了进步的时候,才给他打分数。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情况正往良性的方向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科学主要是为他人服务的,人文科学主要是为自己服务的”。新课程改革为历史教学(育)的复兴提供了良机。复兴的必要条件是要让学生觉得历史是有趣的,重新焕发她的活力。新的中学历史教材内容精简了,知识难度降低了,表述生动了,在趣味上的进步还是很明显。如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中的《华夏之祖》,以图说文,以图的形式表达黄帝的贡献,学生感到兴味盎然,这样的课教师上得轻松自在。这就是有趣的教材引发了师生的兴趣。什么样的历史教材才是有趣的呢?从学科内涵上看,历史是门人文学科,能充分反映历史人文特性,发挖人文资源的教材是有趣的。人文是个宽泛的概念,历史的人文特性主要体现在历史的“真”、“奇”、“迷”、“律”、“情”、“美”。从表现形式上看,由于历史人文内涵的丰富,要求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除了历史教科书等文字类的东西,文物古迹、音像影视、风土人情等都可成为好教材,比如讲母系氏族,现今云南泸沽湖风俗就是活教材。随着电脑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深化,用电脑多媒体课件和网络反映丰富的历史内容成为教材编制的新动向,电子教材值得关注。从教材开发上看,以前是“上面”说了算,现在是按照新的课程标准,鼓励全员参与,特别鼓励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开发校本课程,这就更有利于师生们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编制教材。从教材的使用上看,方便师生接受和使用的教材会更有趣。所以教材编制一定要注意使用对象,编制者要摒弃贪大求全的思想,想造出一部国王与平民都合适的车是不实际的,正如毛泽东同志强调的“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要充分考虑中学生的基础和心智水平,在信息开放的时代,尽可能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组织教材。总之,教材有趣了,教师才会“有米下锅”,才可能迈出兴趣教学的第一步。

其次,要成为有趣的历史教师。在传统师道观念下教师只要做“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课便是好教师,师道尊严严重阻碍角色的转变,“不打不成才,不骂不成器”思想观念还有很大市场,似乎只有板着脸,背着手才是称职的教师,——学生对这样的教师一般是敬而远之。教师角色转变,观念更新是前提,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正如孔子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斯而已”。资料显示,民主平等型的教师乐于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要,并乐于与学生一起克服学习和成长中的问题。学生就盼这样的教师。在个人素养上,教师除了“有一桶水”,专业上过硬,还要有意识地培养乐观、幽默风趣的个性,给学生良好的个性影响,因为具有这样个性特征的人能较好地感染其他人,他们善于发现教学和生活的真善美,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历史上的轶闻逸事,为教师引经据典,丰富课堂提供了大量素材,只要运用得当就会使学生产生通感。在教学取向上,教师要力戒说教,多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笔者在《灿烂的青铜文明》一课中,没有对青铜器的制作和青铜文明的概念作过多讲解,只是把自己与学生收集到有关青铜器的资料展示出来,由学生自己讲解,同学们兴致很高。讲《丝绸之路》,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份“假如你是汉代商人,如何通过丝绸之路获取最佳利润”的活动方案,设计者在课堂上解释自己的方案,并由学生组成评审团评出一个最佳方案。有的构思超出老师的想象。在教学技术(艺术)上,有四个方面技术问题关系到兴趣能否达成,一是情景设置,历史人文教育讲究情景交融,触景生情,比如讲红军长征时,教师播放宋祖英《十送红军》MTV,学生仿佛回到那个战争纷飞,亲人间生离死别的时代。二是问题设置要恰到好处,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有思考价值。如讲“西安事变”,有老师问:“抓住蒋介石后,同学们说说该怎么办?”多数学生能不假思索正确回答,因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学生在课前已知的史实。同样讲“西安事变”,另一位老师问:“出乎人们意料,中国共产党主张释放蒋介石,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请问中共为什么要这样做?”后者正是历史课要培养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与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的意识。三是要关注学生心理和已有的认知水平,教学目标的设定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诸如氏族公社、大汶口文化等历史概念容易让初中学生知难而退。——有些概念教师都弄不清,干吗还要难为学生?四是表现形式,历史本身是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学生总是喜欢求新求异,他们有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不要怕赶时髦,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学习和表达历史。广州市执信中学学生的“漫画历史”,其手法之新之奇连教师也赞赏不已。现摘录两幅:

创新形式不仅是教学技术,更是师生思想的解放。再次要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的趣味元素,有效整合,提高趣味性。目前的历史教材,给人的总体感觉还是干巴巴,重事不重人,重史不重情,不利于历史人文精神的培养,但新课标的推行实际上给了教师极大的自主空间,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活化”历史,把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历史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建构起历史学习的真实意义。比如讲到岳飞,教材只有廖廖数语“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后来,金军又大举进攻南宋。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就向金求和,并令岳飞等人班师,解除他们的兵权。秦桧还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楷体字举了一个岳飞大败金兀术精锐骑兵的事例,以说明岳家军的勇敢。教师如果只按教材内容来讲,则学生心目中的岳飞与历史上的其他名将并无两样,难以凸现岳飞集“精忠报国、机智勇敢、悲壮命运”于一身英雄形象。笔者在讲岳飞时,深情地朗颂岳飞《满江红》词,于是和平年代的学生都沉浸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岳飞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之中,古人和今人产生了情感共鸣,这就引导了学生学习岳飞的精神,帮助他们建构起岳飞的品质和价值取向。又如“百家争鸣”,笔者让学生模仿儒、墨、道、法诸家,分组到讲坛上“争鸣”,课堂气氛踊跃,俨然“百家争鸣”。

信息化时代,教师要善于使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辅助教学,丰富多彩的历史教学和历史专业网站,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对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无疑是有帮助的。

(昆明官渡区周奕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校园文化建设
后一篇:第一所学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