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新起点出发

(2023-09-10 07:23:25)
分类: 教师篇

随着新课标的落地,越来越多新的语文教学理念为大家所知,如大单元教学、项目化学习、学习任务群等,值得关注的是,无论何种教学理念,亦或是不同的教学方式,最终的指向都应该是帮助学生提高核心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值得深思的。潜下心来研读课标,我们不难找到方向和切入点。

一、始终坚持以“三有”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人的目标

将“三有”作为培养目标写入新课程方案,这表明不只是喊喊口号而已,而是要在课程实施中落细落小。比如,“有本领”的要求,在课程方案中细化为“具有学会学习的能力”、“具有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生活习惯”、“具有抗挫能力与自我保护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初步的艺术鉴赏、表现能力”、“具有基本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 ”等“六个具有”,赋予了国家培养目标的可操作性。

二、以综合和统整的视角直面课程内容

杜威先生曾说:“如果我们用过去的方法教育现在的学生,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未来。”因此,适应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变化,是新课标最鲜明的特征。

用综合的思维统整学习内容,进行综合性学习,是学生走向未来社会的一种预演。

三、强化大单元意识、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

新课标关于大单元设计的提出,是对素养导向的回应。进行大单元设计,最上位的是想到本单元对应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然后找到本单元学习内容中,本质的、相对稳定的、有共识性和统领性的核心观点,即“大概念”。找到大概念,是大单元设计的关键性技术。有了大概念,才可以转化成核心问题,设计核心任务,再生成相应的子任务。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情境化创设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增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学什么”和“怎么学”是学习活动的一体两面。新课标不仅对“学什么”的问题有系统设计,而且对“怎么学”也有明确导向。“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三种学习方式的提出,旨在表明学习要以实践性学习为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创设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环境,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未来要到达的地方,是一个淘汰单干、崇尚合作的社会。为此,新课标中提出了“学会交往,善于沟通,具有基本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依循着课标出发,朝着提高核心素养的终点不断前进,定然会一路芬芳。(昆明五华区高家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学校改进思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