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生活动设计

(2022-09-02 06:14:35)
分类: 教师篇

天真活泼、稚嫩无忧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刚进入一年级的小朋友,无论从认知发展水平,还是从身体心理特点等方面来看,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对将要适应的环境是陌生的,对将要接受的知识是充满好奇的,尤其是《品德与生活》课中所提出的一项项道德要求,一条条行为规范对于他们来说更为抽象,那如何将抽象的“大道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成为教材的“再创造者”,努力在学生活动设计上下功夫,尽可能地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以达“寓教育于活动”的目的。下面,我就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中如何设计学生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活动的设计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线索,体现生活性。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学生的学习内容来源于生活,生活和学生的学习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中指出:教师所设计的学生活动,应遵循“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设计过程贯穿于生活”的原则。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紧密、切实需要的内容为活动载体,将生活的需求与学习过程整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受到了教育又体验了生活。如:在《我会好好地吃》一课教学中,我按“调查——展示——认识——改进——完善”的思路,设计了一组“自助套餐展示会”的活动。首先,让小朋友深入生活,调查了解自己身边的亲戚、小伙伴、邻居平时的用餐种类。接着,将调查、收集到的用餐种类向全班小朋友进行展示,让大家说说他们的用餐种类搭配是否合理。然后,再让小朋友通过询问家长、翻阅书籍、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了解各种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好处。同时,教师板书“人类所需要的八种营养成分”,并依次向学生作介绍。之后,再次让小朋友们对先前收集到的套餐种类进行讨论,说一说他们的营养搭配得合不合理?合理在哪里?不合理的应该怎样改进?最后,让小朋友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合理用餐、营养均衡的原则重新为自己配一次自助餐,并向全班展示。在以上活动中可以看出,活动的设计确实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线索,内容来源于生活,设计过程贯穿于生活,学习成果又服务于生活,既让学生懂得了良好的饮食结构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又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蕴含着广博的科学知识,对那些经常偏食、挑食的小朋友进行了营养用餐知识观念的转变,让他们懂得只有合理用餐、营养均衡,才能有健康的身体,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生活性。

二、活动的设计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为导向, 凸显主体性。

21世纪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个性化,个性化特征牵引着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改变,富有个性化的活动能使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和提升。教师在《品德与生活》活动设计中,设计思想应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的自主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如:在《我们的校园》一课中,为了使刚进校的小朋友熟悉校园的生活环境,增进对学校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学校的情感,我是这样设计活动的:首先,我让学生想一想:你能向其它同学介绍我们的校园吗?假如让你扮成“小导游”向其他同学介绍我们校园,你打算怎么做?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设计出几条参观路线(参观教室的路线;参观体育活动场所的路线;参观专用教室的活动路线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选择一条自己最想介绍的路线,并进行实地勘查,了解相关设施的功能,并将所需介绍的内容在路线图上作出标记。最后,我设计了一组比赛活动,让学生像小导游一样,带领全班同学参观他的导游路线,最终评出“最佳小导游”。活动中,参观的路线是学生自行设计的,介绍的路线是学生自行选择的,介绍的内容也是学生自己准备的,教师没有过多的干预,只是给予适当的引导。这种富有主体性的活动,尊重了学生的独立人格,让学生能真正以小主人的角色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自主能力得到提高。

三、活动的设计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为手段,体现开放性

开放型的社会需要开放型的人才,而开放型的人才则需要开放型的教育来培养。过去,我们的教育内容是别无选择的,教学场所是唯一固定的,培养出的学生也是说一不二的,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现代社会则要求通过教育,能够培养出大批适应开放型的生活模式,具有开放型的思维方式、多维智能结构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努力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尽可能把学生从课堂引向课外、校外以及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以更好地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满足学习需求。如《走进大自然》单元教学中,共设计了四个主题:《春天来了》、《我们和太阳做游戏》、《风儿吹呀吹》、《小苗快快长》,这四个主题活动以“走进大自然 ”为切入点,内容涉及到对春天的了解,对太阳的感受,对风的形成及作用的了解,对自己种植植物的体验,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验到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无疑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如:在《春天来了》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发现春天的特征,我是这样设计活动的: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自己生活的社区或附近公园里去找春天,感受春风的吹拂、聆听春天的私语,记录春天的特征,体验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发展。在《风儿吹呀吹》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初步知道风是由空气流动所产生的,我是这样设计活动的:将教师课前为学生准备的一些可以表现风的存在的物品(风筝、小手绢、羽毛、扇子、蜡烛等)带到课堂上,再让每位学生在课前先制作一个风车,师生到操场上游戏并观察:从哪些方面你可以感受到风的存在?把自己对风的感受说给同学听。活动的设计实现了课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使教科书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形成开放的教学体系,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等,懂得了一定的科学知识,激发了学生亲近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情感。

四、活动的设计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为基点,展现探究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大自然永远是他们最好的课堂,他们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在大自然中学习是他们最快乐的事情。教师应抓住儿童的心理,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为突破口,开展探究活动。如《我们和太阳做游戏》一课中,为了使学生探究“阳光与影子的变化规律”,我设计了这样一组实验活动:课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制一个“圭表”(古时代用于测阳光下物体影长的仪器),然后课堂上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让把圭表放在太阳下,定时观察圭表上钉子的影长与太阳高度的关系,并记录于下表:

观测时间

9:30

11:00

12:30

2:00

3:30

5:30

太阳落山

钉长(厘米)

4

4

4

4

4

4

4

影长(厘米)

 

 

 

 

 

 

 

观测数据记录完毕后,我让学生看着记录表进一步分析:通过观测,你发现太阳下钉子的影长与太阳高度的变化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得出:影子的长短随太阳的高度而变化,影子长太阳高度低,影子短太阳高度高。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通过亲自动手实践、体验、分析等,获得了科学知识,分析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五、活动的设计以养成教育为基本突破口,突出自律性。

养成教育在小学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是道德养成的最佳时期,学生道德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履行道德规范就会变成他的一种内在需要,并能长久保持,影响儿童的一生。而小学低年级是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引导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社会交往习惯等,是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因此,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就应注重培养儿童的自律性,促使学生从小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我很整洁》一课教学中,为培养小朋友清洁卫生的好习惯,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小朋友先说一说:怎样才能做个整洁的孩子?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为了做到整洁,每天应做到:刷牙、洗脸、洗手、洗脚、穿戴整洁;平时经常要做到:洗头、理发、洗澡和换衣服等。学生在明确了保持整洁应做到的事情后,教师为学生制定了一张一周的“整洁评比”表:

项目

日期

手、指甲

 

衣着整洁

 

头发整齐

 

按时洗澡

口腔清洁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家长评价

 

要求学生按要求,对自己的卫生养成习惯进行自我评比、打分,并配合家长、同学的督促作出最终评价,在全班同学中评选出每周的“小绅士”和“小淑女”。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在长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中,逐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将来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生活性、主体性、开放性、探究性和自律性,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活动情境中有了更多的自我思考、自我感悟的空间,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探究、讨论等,亲身经历了活动过程,感受了生活,体验了生活,懂得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升华。(昆明官渡区汪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预防极端事故
后一篇:课件制作感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