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里推导

分类: 教师篇 |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十二册P42-44例1 ,例2
教学目标
1. 知道和理解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
2. 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圆锥体的计算公式推导和应用。
教学设计思路:
案例片段
师:(出示一个空心圆柱、一个空心圆锥)这是一个空心圆柱、这是一个空心圆锥,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来比较它们的底面(将圆柱与圆锥的底面合在一起,完全重合)。
生:它们的底面是相等的。
师:我们再来比较它们的高(用一把直尺架在两者之间,然后分别量一量它们的高)。
生:它们的高也是相等的。
师:那就是说,这两个圆柱与圆锥是等底等高的。
师:下面我们采用实验的方法来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老师边说边演示)先在圆锥内装满水,然后把水倒入圆柱内,看看几次可将圆柱倒满。现在我们分小组做实验。大家边做边讨论实验要求。
(出示小黑板:(1)实验仪器中,圆锥的底面和圆柱的底面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高有什么关系?(2)圆锥的体积和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3)圆锥的体积怎么算?体积公式是怎样的?
(学生做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在你们做实验用的仪器中,圆锥的底面和圆柱的底面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高有什么关系?
生:在实验的仪器中,圆锥的底面和圆柱的底面是相等的,它们的高也是相等的。
师:我们再来讨论第二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和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生1: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三倍。
生2:圆锥的体积是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师:得出这个结论的同学请举手。
(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
师:你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生:我们先在圆锥内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内。这样倒了三次,正好将圆柱 装满。所以,圆锥的体积是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师:说得很好。那么圆锥的体积怎么算呢?
生:可以先算出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用底面积乘以高,再除以3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圆锥的体积公式,V圆锥=1/3V圆柱=1/3sh。)
六年级的学生对立体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借助圆锥体和圆柱体的联系和区别,引出圆锥体的特征,进而分散了难点。在讲授体积公式时,我设计的实验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就可以既动手又动脑,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现总结以下几点做法:
一、大胆猜测,培养猜想意识
二、操作验证,培养科学的实验观。
Sh。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我则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同时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这个实验,实事求是,认真分析自己操作实验出现了和别人不太一样的结论的原因。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