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抽样调查
(2022-06-16 06:56:48)分类: 教师篇 |
家庭是相互作用的个人组成的单位,是社会的构成细胞,作为社会基本组织形式,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显而易见。在黑格尔的观念中家庭是一种伦理性的存在,是民族的现实元素,是一种抽象的自然的运动。家庭担负着多种社会功能,它既是人口再生产单位,又是物质生产单位,同时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职能——教育。我们知道家庭、学校、社会三种教育是青少年受教育的三个不可分的基本环节,而家庭是他们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也是人一生中归属时间最长的社会组织,对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品格塑造、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具有基础作用。为此,区家庭教育研究会委托,我着手对我校高一两个班114名同学的家庭教育分学生与家长两个方面进行了抽样调查。学生家长与学生大都认真填写了选择题,对填空题与简答题大部分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同学做了简答题)。发放调查表(学生)114份,收回102份;发放调查表(家长)114份,收回102份。
从家长问卷调查数据可以看出95%的孩子都是有父母监管,父母监管的力度比较大;家长的文化层次比较低,60%集中在初中与高中学历;家长以工薪阶层为主,经济来源比较单一,81%来源于劳务收入;家庭教育不是很到位,许多家长以忙与文化低为借口把责任推给学校,这样的家长比例高达80%;对孩子的期望值比较高,要求达到本科以上的家长占92%;对孩子的教育不是很得法,忽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注重孝敬父母教育的人只占14%,家庭教育的目标不是很明确,对生存教育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注重生存教育的人仅占37%;漠视心理健康教育,把健康仅仅理解为生理健康的人高达81%;不能正确的理解考试,把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不关心孩子的生活与交往,不注重倾听孩子的声音,喜欢批评的人占53%;不知道如何评价自己的家庭教育,也不知道从学校寻求什么样的帮助,表现的很漠然,也很茫然,因为对这两项调查他们基本没有填写。
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来看,父母没有形成教育合力,跟孩子经常生活在一起的父母仅占64%;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基本不错,61%的家庭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60%的家庭拥有电脑;重智力,轻能力的父母偏多,关注学习成绩的人占61%;对孩子的期望值比较高,要求达到本科以上的家长占92%,但教育方法比较单一,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对家庭教育的满意度偏低,对父亲不满意的人高达58%,对母亲不满意的人高达52%;家庭体罚情况比较严重,希望父母不要打自己的孩子比例高达64%。
中国传统教育一直重德育,但在近年来改革开放的冲击下,道德新旧观念正发生冲突,家长们为了孩子们能出人头地,重智育轻德育的想法普遍存在。尤其在家长们抱着固有观念忙于赚钱的同时很多家长连孩子们的智育也顾不上都交给了学校,更不用说重视家庭道德教育了。还有的干脆推得个一干二净,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和我无关。家庭道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进行的。现代中国人生活在新旧道德观的历史嬗变时期,承受着新旧道德冲突,一方面被新生活所诱惑,一方面又被旧心态所禁忌,陷入了无法回避的道德困境。而制约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我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变化,从而导致了道德教育与时代脱节。在这种情况下,针对以上实际情况,在我区家庭道德教育的未来发展中,以下几方面问题急需认识并有待解决。
1、首先需要加深对家庭道德教育的认识。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家庭中对于家庭道德教育的概念重要性及必要性都缺乏相应的认识,这是导致许多家长忽视了家庭教育的根源。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父母的抚养和家庭成员的影响之中。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做好宣传工作,利用创办家长学校和家长会,城里家长委员会等形式来贯彻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靠学校教育,还有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才能让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2、改变当前不利于家庭教育的观念。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次重大的转变,个人主义、个人奋斗、开放、竞争、平等、博爱……五光十色的新观念,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古老的长河上泛起粼粼波光,映进了中国新一代纯净的心灵。西方实用主义价值观已大举注入东方文化的肌体。中国的家长自身正面临着最大的困惑与混乱,加上家长一般尚不具备对客观存在的社会道德现实作出冷静的判断。例如,诚实正直与投机取巧,先人后己与先己后人等等,他们既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诚实正直、乐于助人,但又害怕孩子长大后上当受骗,这一点是社会的问题,这是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作为教师或个人,我们所能做到就是向家长们宣传如今道德趋向。告诉他们既然已为人父、为人母,就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完成社会赋予自己的责任,给孩子创造一条健康的成长之路。
3、探索家庭教育的方向和方法。马卡连柯曾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儿童谈话或教育儿童、吩咐儿童时,才是进行教育,你们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在教育儿童。你们的举止、谈吐,你们怎样对待敌人和朋友,怎样欢乐和发愁等等这一些都对儿童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求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有方向性。
第一,培养孩子诚实、勇敢的品质。诚实是一个优良品质的重要体现。有的家长自己说谎话,对孩子说谎话,如孩子在学校考试成绩不还迷惑做错事,回家一说遭到了家长的训斥、甚至打骂,这就使他们因恐惧而不赶诚实讲实话。家长应该耐心帮助孩子找做错事的原因,指出危害既批评也鼓励,使孩子产生改正错事的勇气。
第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立精神。要求家长让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要求孩子学习独立做家务,学会最基本的生活知识,有意识要求孩子出外办理他力所能及的事,如购物寄信、找人等。
第三,培养孩子的劳动观点。岁着这会的进步,家庭生活逐步现代化。在独生子女的家庭,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该孩子自己干的事情,或是怕耽误孩子学习,或是怕孩子干不好,家长都包办代替,以致孩子连自己的小天地都不会收拾。马卡连柯说:“父母把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不惜牺牲一切。”其实“这是父母送给孩子可怕的礼物。”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这对孩子品格形成自然要带来许都不良的后果。要让孩子懂得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家长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孩子在劳动中去体验劳动创造一切的喜悦心情,在劳动中培养优秀品格和坚强意志。第四,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上要注意以下二点:一,作为家长不要在道德教育上采取灌输的方法、说教的方式,硬把成人的一套道德观念强加给孩子。而是强调启发孩子,“遇事而诲,遇物而教”,使孩子自己发自内心地来接受教育,通过孩子自身积极的思考来达到教育的目的。身教胜于言教。父母要以自己乐观、开朗、热情、诚恳、积极进去的心理品德感染子女,以自己思想品德上的楷模作用、业务中的表率作用、尊老爱幼的榜样作用、勤劳俭朴的示范作用,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二、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要考虑适应孩子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决不能急于求成。
当然,要使家庭道德教育能起到更好的作用,仅仅凭借我们的几次调查、宣传和建议是很不够的,还应该在社会各个方面加强道德风尚建设,让道德教育也形成一种“新潮”引领着每个家庭教育的提高。(昆明官渡区路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