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群文阅读

(2022-03-30 07:04:46)
分类: 教师篇

群文阅读是围绕一个议题对多个文本的教与学,是开放课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新视角,沟通了课堂内外,解决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学生阅读的数量的保证和阅读质量的提升。厘清群文阅读的内涵,探索群文阅读的策略,可为学生高效阅读开辟新途径,为持续阅读注入活力。

一、聚焦低效阅读之困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阅读能力一定程度上说是孩子语文素养的核心。审视当下学生的阅读现状,课堂单篇阅读投入大,收效小;课外阅读量小速度慢,且内容零乱无序,彼此割裂,缺乏指导,导致整体理解力偏弱。此等高耗低效的阅读现状,实在令人堪忧。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大多数语文教师没有树立整体阅读指导观,偏重于课内单篇课文的教学,对课外阅读指导研究不深,指导针对性不强,方法不够灵活。课内单篇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精读、细读不分家,费时又失趣,导致学生文化积淀、审美情趣等弱化,语文学习陷入“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必须认清群文阅读的独特价值,整体把握阅读教学指导视点,使阅读教学达到应有的广度和高度。

二、思考群文阅读之价值

成熟的阅读者应具备三点:占有资料多,掌握的阅读策略多,经常质疑和探究。在单篇教学的阅读课堂中,这三方面 的训练明显不足,而群文阅读却能在比较、链接中解决单篇阅读解决不了的问题,呈现以下优势。

1.提高阅读效率。

当前阅读课堂内容单薄,学生只是把单篇课文翻来覆去地阅读,阅读速度也跟不上。而 群文阅读可以巧妙地实现课内外的衔接,让学生快速地在类似文章中自如穿梭,寻觅表现 的差异或探寻共同的规律,加快阅读速度,拓宽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群文阅读,会使学生逐 渐成为高效阅读者。

2.优化阅读策略。

单篇课文涉及的阅读策略普遍较少,尤其到了高年级,若不加强实用阅读策略训练,学生的阅读力就得不到提升。群文阅读教学说到底就是略读指 导,旨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给学生各种科学的阅读方法, 尽可能地让学生去读更多的内容。群文阅读有别于海量阅读,其重阅读策略、方法,而非阅读结果。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因此,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诸多阅读方法进行简约而富有实效的群文阅读。

3.培养思考习惯。

现在的小学生最缺乏的就是思维的逻辑训练。单篇的阅读教学一直不太注重学生对文章的质疑,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群文阅读却恰恰相反,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群文阅读材料的组合由一个主题统领,以藤串瓜,以线穿点,通过任务去引领学生自发学习。群文阅读的过程就是引领学生多角度思辨的过程,即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敏度、开阔度、周密度、深刻度的过程。

4.填补教材缺位。

儿童的生活需要多元的知识,应该阅读不同主题的文章。现行教材的题材很有限,而大量的课外儿童文学作品能填补这一空缺,如《草房子》《窗边的 小豆豆》等都是儿童喜爱的课外读物。阅读同一主题的群文作品,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5.变革课堂结构。

开放的阅读课有助于学生 语文素养的自能形成。群文阅读课追求高效,教师就要在培养学生略读、精读能力上合理地规划教学时间,精讲精练。很多国外小学没有统一的阅读教材,比如教师要让学生学习描写人物,会以人物描写为标准来整合学习资料,如小说片段荟萃、人物传记节选等,让学生在对比中习得不同描写方法之妙。若我们也为学生打开一扇窗,适度地进行群文阅读,课堂结构将变单一为多元,变程式化为开放,课堂将焕发应有的活力。

三、探寻群文阅读之对策

如何真正发挥群文阅读的优势呢?可从群文材料内容的选择和组成主题的路径上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探索。

1.课文间重组,纵向比较。加强教材内部各篇课文之间的联系,在知识的迁移、比较中谋求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教材课文重组可分为单元内的课文重组和跨单元的课文重组。现行教材按照主题组织单元,组织形式单一,如不进行重组,学生很难与编者进行深度对话,发现其主题组建的用意。教材课文重组时可采用“串珠成链”的方式寻觅课文异同,让知识在整体中发挥 聚合效应,侧重技能专项训练。如学完苏教版六下第六单元,教师引领学生思考《广玉兰》《夹竹桃》《古诗两首》这三篇状物经典之作的异同。在谈论交流中,学生会分析出题材、作者语言风格等诸多不同,归纳出状物类文章常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再如教学《学会合作》这篇演讲稿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这篇课文在谋篇布局上与之前学过的三篇议论文—— —《说勤奋》《谈 礼貌》《学与问》有何异同。虽跨越年段,但教材新旧知识的交替衔接,能使学生温故知新,思维不断深入。

2.课内外衔接,横向链接。

教材文本虽优美,但篇幅很有限,而课外书里的知识浩如烟海。教师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应当加强对教材的重组、补充,使教材真正“活”起来,“厚”起来。紧扣教材,寻找阅读课堂单篇教材和课外读物的结合点,就能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内,以一带多,使教学内容丰富起来,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群文阅读横向链接法很多,教师可依据文本特点灵动操作。(1)同一对象的群文阅读。比如,教《海伦·凯勒》一文时,教师可给学生补充《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有关珍爱生命的章节,让学生加深对主人公坚毅乐观性格的感受。(2)同一作品的群文阅读。如教学《三打白骨精》时,教师可提供《西游记》中精彩的语言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3)同一题材的群文阅读。如 教学散文《望月》时,教师应对文本进行延伸拓展,链接月文化中的其他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古诗、童谣、当代美文,让学生切身体会文人墨客的月亮情怀。(4)同一主题的群文阅读。如教学苏教版《黄河的主人》一文时,教师可以推荐课文《大森林的主人》让学生阅读,再简介经典小说《鲁滨 孙漂流记》和《老人与海》,让学生与作品对话,深刻理解文本。(5)同一作者的群文阅读。如教学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时,教师可让学生吟哦《夏日 绝句》。这样学生就能感受词人前后期词风的迥异,并可以根据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判断 其写作阶段,进而提高阅读欣赏力。(6)同一写法的群文阅读。如《孔子游春》一文中孔子论水言志,运用了学生陌生的“比兴”手法,这时教师就可以介绍以“比兴”为主要特色的国学经典《诗经》等,引领学生了解这一写作手法。

3.课外专题阅读,整体联动。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学生的主要读物。怎样引导学生读整本书中的群文和专题系列的群书呢?教师应当开设专题课外阅读指导课,如读物推荐课、阅读指导课、推进汇报课、阅读欣赏课等。这些序列化指导课旨在强化浏览性泛读、探求性速读、品味性精读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比较、综合、 联想等能力和思维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群文阅读保障了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量的要求和阅读品质的提升。群文阅读这一崭新视角必将带来阅读课堂的新革命。语文教师必须整合教学资源,将围绕议题将文本巧妙结合,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昆明经开区薛根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有效性思考
后一篇:读书增才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