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画教学探索

(2022-03-24 06:40:29)
分类: 教师篇

    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贴。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通过对中国画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产生美的悟性和创造力,是中国画教学的重要任务。

而针对中国山水画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三个基本法则,即:写生、临摹、创作。临摹是基础,生活是源泉,而创作是修养,三者在整个中国山水画的学习过程中是缺一不可的,相互有着紧密的联系。临摹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习传统,学习前人的作画经验及体会,但更重要的是通通画史,画论的讲解,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剖析,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艺术观,引导和创作的借鉴,帮助自己提高绘画技能的能力。写生是为了让我们学入生活,了解生活,学习绘画的基一知识和技法,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客观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对于山水画的创作,自古至今强调“立意”,就是要有主题思想,有了这个意,才能确立一系列的表现技法,在这个过程中,构图布局,笔墨运用,设色的意匠及格调的要求等,均从“立意”中派生出来,最终通过作品的完成,使这种“意”得以充分的展现。

中国山水画有着几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历代大师不仅给我们留下大量的经典杰作,也留下了系统的理论学说,形成一套完整的美学体系。其丰富程度,独特的表现,是其它任体画种所无媲美的,它的雄伟山川,深邃的意境,磅礴的气势,无不体现出中华世术中的荣耀与辉煌,所以我们学习研究民族传统的特点和优点,从而创造出符合发展要求,贴近时代生活,具有新的创造性的艺术作品。

一、关于临摹

中国画的学习方法与西洋画不同,初学者须从学传统入手,即在某一流派的老师的指导下,临摹、记熟、运用传统的葳本表现程式。根据专业物点,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要法度,首先选择历代经典作品加以临摹,一方面可使学员认识了解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方法和规律,历代各家各派的风格特点,另一方面也可吸取、掌握古人的表现技法和手法。谢赫是南齐的画家、理论家、以时妆人物和肖像画为题材进行创作,但主要贡献是在绘画理论方面,他的《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的标准即“六法”,其中“传移摹写”就是一种临摹手法。临,是按着原作的用笔用墨乃至用色和章法,依样画下来,摹就是用极薄的透明纸将其印在画上,描摹其笔迹轮廓,这里需说明的是,临摹不等于复制,不是照搬照抄别的作品,是为了熟练掌握笔墨的基本技法,同时随着临摹的逐渐深入,使学员了解到笔墨技法的渊源及变通发展,古人的作画思想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这一点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信心去进行认真的研究学习;另一方面,学古人要能进得去,出得来,有进无出就是僵化,机械复制,沉湎于笔墨情趣之中,跳不出别的框框,就失去了艺术的生命力。读画品画重要,它能使我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修养,切不可走马观花,要认真领会其中含义,研究他的起笔,落笔及墨色的用法,临摹多了,对以后的创作出新极有帮助。

在临摹上有一定基础之后,就可进一步进行有选择、有修改的临摹,由一种局部的创造逐渐提高的创作阶段,使临摹有着积极的意义。绝不是那种无条件的抄袭,始终依样画葫芦,会养成依赖他人的保守习惯。明代道济曾说:“古人未立法之先,不知古人法何法,古人既立法之后,便不容今出古法,千百年来,遂使今人不能出头地也。师古人之迹而不思古人之心,宜其不能出头地也,冤哉!”这些都是对 摹比较正确的见解,值得我们深思。

临摹必须采用正确的方法,向前代大师吸取精华,反复研究基础的东西,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去粗取精,自我创作,要踏实,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从易到难,先专后博,逐步深入,保持良好的作画心态,发展自己,提高境界。

二、关于写生

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家大多从写生入手,在一千多年以前已经有了“写生”这个名称。南齐谢赫“六法”中的“应物象形”,就是面对自然景物写生的一种方法,即顺应物像的本来的特征表现为艺术形象。在创作方面,古人亦多从生活中汲取形象。如五代山水大师荆浩:“见古松,皮老苍鲜,翔鳞乘空,蟠虬之势,欲附云汉……因惊其异,遍而赏之。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其中都是从经常观察揣摩入手,从而集中地创造典型形象,表现出技法的独创。正是这些巨匠们创造了中国绘画史上独特的创作方法,使中国山水画在美术史上有着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也奠定了山水画历史上极其重要的地位。

写生的方法很多,古人今人多有论述。但总体上不外乎两种方法:直接对景写生和意象写生。从五代周文矩的《宫女图》中,作者按乐、戏婴、出浴、簪花、弄鸟、观画等画出了对宫女写生的画面,在平凡的情节中较为细致地表现出了人物精神情态,由此可见古代中国画家是懂得直接写生的。此外,中国画家更有一种间接写生的方汉,即意象写生,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中国画家的主要写生方法。郑板桥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说明这种意象写生的方法在观察具体景物时并不动手画,而是将此记于心中。中国绘功艺术的“意象”是与作者的艺术观念,情感心境紧密相联的,从自然景物中获得情结盟记忆和形象记忆,在新的感受与瞬间幻觉的触发下,经情感与想象的升华面形成的。它不仅仅是客观外在是景象,而是内心感悟,深化了的意义创造。记忆写生方洗对初学者来说有一定难度,它与自身的艺术修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2要渐进来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记忆表现能力。

其次,对景写生是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一种方法,用笔直接勾稿,要求必须认真、仔细,不放过每一个体细节,因勾过一遍,心中自然印象,可抓住其规律。回来后就不再依此进行创作,不受勾稿的限制。如果勾稿意图不清,不寻找物象的规律,回来照样描摹,束缚了手脚,施展不了艺术想象,势必会影响创作意境。表现任何物象都有它的规律,掌握了它的规律、精神气质,加之所有笔墨技法,通过取舍提炼,加工创作直至完成。所以敏锐的洞察力,章法的组织能力,独物的艺术表现力,是写生乃至创作的重要环节。

三、关于创作

创作是一个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由于每个人的禀赋,爱好的不同,采用的创作方法也各有差异,因此创作没有固定的方法,概念化的创作模式影响艺术风格式化的发展。但搞好创作又不能浮躁应酬,在这方面的前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唐代水墨画家张 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造观点,是说画家在创作过程中,要把客观对象与画家的主要情感结合一为一,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创作理论。首先应从客观自然中去收集吸取创作素材,通过感悟体验,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这种创作过程成为山水画家永恒的创作法则,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画家的创作过程。

山水画创作不是照相机,也不是画地图,是要把自然形象通过艺术加工,制作为艺术形象,而且融入画家的主观情绪和审美趣味。好的作品必定有好的立意。五代荆浩在其《山水赋》中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都是说在落笔前要先构想立意,要有一个主题,如没有确立作品的中心思想,想什么画什么,漫无目的,结果必然是杂乱无章。有了主要的东西,再附带说明次要的东西,以加强表现主要事物的意义。古代画家经常用细节取舍的方法来托主体,画面物象的主与次相互衬托,互为呼应。创作立意布势如写文章,应有前因后果,有来龙去脉,如此下笔落墨时方能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画家不光要掌握坚实的笔墨功夫,同时也应重视其它方面的修养,注重画家自身修养,是中国画的优良传纺,自苏东坡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著名理论后,追求创作诗的意境,成为中国许多画家努力探索的最高境界。文化点是有继承性,今天的绘画是从昨天发展而来,不研究继承精华,基础不牢固,是画不出生动感人的作品的。

综观创作品衡量的标准:第一、应看它的构图皴法是否壮健,气象是否高华,有无矫揉造作之处,来龙去脉是否交待清楚,能否做到健壮而不粗犷,细密而不纤弱。第二、看笔墨风格,既不同于古人或并世的画家,又能在自己独物风格中多有变异。第三、要有韵味,展开一幅作品,一眼看去就有一种艺术魅力,能抓住观赏者往下读,使人难以忘却,印入脑海。

临摹、写生、创作是相互联系进行的,本来这三者在一个画家的艺术活动中是很难分开的。我们中是为了教学需要才划分为三个单元,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三者联系起来,相互配合进行。

中国画博大精深,是我们在教学当中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怎样更好一步的搞好中国画教学,使我们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后继有人,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并为不懈努力。昆明官渡区高俊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家长助教活动
后一篇:教育生活畅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