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27年林德伯格不间断飞越北大西洋后的10年间,用飞机进行商业化的跨洋飞行并没有取得显著的进展。德国的汉莎航空公司在南大西洋设置了一条航空邮路,在非洲和南美洲之间安排了一条船,负责为运送邮件的水上飞机进行中途加油。英国人倒是想到了另一个更好的办法。
帝国航空公司的技术总经理Robert H.
Mayo认为可以让大飞机搭着小飞机升空,飞到合适的地方把小飞机送出去直抵目的地,自己再返航就行了。以研制水上飞机见长的肖特兄弟公司接下这活,改造出了四发大型水上飞机S.21“迈亚”(希腊神话中的女神)作为搭载平台,再设计了小一些但也安装4台发动机的S.20“墨丘利”(神话中的信使,迈亚之子),可乘坐两人并运送450千克邮件。两者构成了拥有8台发动机的组合体,通过支柱和挂钩牢固连接。起飞时主要由S.21出力,到达巡航状态由S.20的固定桨距螺旋桨产生更大的升力,确保解锁分离的安全性。
经过一系列测试,1938年7月21日,S.20-S.21进行了第一次不间断越洋远程飞行——从爱尔兰福因斯到加拿大蒙特利尔,S.20的航程4700多千米,耗时20小时。不过肖特的大型水上飞机当时已经可以独立完成越洋飞行(后来经改进可以不牺牲客货空间来装载额外燃油),这样的大小搭配仅此一套,S.21在二战中遭轰炸被毁,S.20在皇家空军短暂服役后也被拆解了。
来源:AIR & SPACE
MAGAZINE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