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航空历史迷Crazy_Ivan
航空历史迷Crazy_Ivan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492
  • 关注人气:33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小搭配,干活不累?

(2018-01-09 09:36:25)
标签:

水上飞机

运输机

杂谈

分类: 名机奇翼
大小搭配,干活不累?

    在1927年林德伯格不间断飞越北大西洋后的10年间,用飞机进行商业化的跨洋飞行并没有取得显著的进展。德国的汉莎航空公司在南大西洋设置了一条航空邮路,在非洲和南美洲之间安排了一条船,负责为运送邮件的水上飞机进行中途加油。英国人倒是想到了另一个更好的办法。
    帝国航空公司的技术总经理Robert H. Mayo认为可以让大飞机搭着小飞机升空,飞到合适的地方把小飞机送出去直抵目的地,自己再返航就行了。以研制水上飞机见长的肖特兄弟公司接下这活,改造出了四发大型水上飞机S.21“迈亚”(希腊神话中的女神)作为搭载平台,再设计了小一些但也安装4台发动机的S.20“墨丘利”(神话中的信使,迈亚之子),可乘坐两人并运送450千克邮件。两者构成了拥有8台发动机的组合体,通过支柱和挂钩牢固连接。起飞时主要由S.21出力,到达巡航状态由S.20的固定桨距螺旋桨产生更大的升力,确保解锁分离的安全性。
    经过一系列测试,1938年7月21日,S.20-S.21进行了第一次不间断越洋远程飞行——从爱尔兰福因斯到加拿大蒙特利尔,S.20的航程4700多千米,耗时20小时。不过肖特的大型水上飞机当时已经可以独立完成越洋飞行(后来经改进可以不牺牲客货空间来装载额外燃油),这样的大小搭配仅此一套,S.21在二战中遭轰炸被毁,S.20在皇家空军短暂服役后也被拆解了



来源:AIR & SPACE MAGAZIN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