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机一箩筐——盘点史上最差机型(88)

标签:
飞机航空史二战杂谈 |
分类: 名机奇翼 |
失于不稳之——
英国
布莱克本“火把” Firebrand (1942)
一开始是作为舰载拦截机,“火把”经过不同的发动机配置和 几种不实用的版本后发展成“鱼雷战斗机”。首飞于1942年,第一批对于二战来说太晚了,最后一批又不适用于朝鲜战场。庞大而不灵活,“火把”被说成是像战舰那样建造但同样不能飞。低速下可怜的副翼反应和着陆时飘起的趋势,加上机头上糟糕的视野让“火把”成为非常失败的航母舰载机,发生过不少降落事故。像这样一种高速鱼雷轰炸机的特殊机型概念在喷气时代已经不合时宜了,也不如“天空袭击者”那样的多用途活塞动力飞机,“火把”很少能有实际的使用。
“火把”有一个额外的空速指示器安装在外部,让飞行员不必看座舱内就 能够进行着陆操作。为补偿发动机产生的扭矩,后期型有一个怪异的加大的垂尾,最终版本还采用了更有力的副翼。该机安装过“军刀”和“半人马座”发动机,最终的TF
Mk.5A型解决了大多数固有问题,但进入服役的很有限。专用的“火把”鱼雷战斗机花了很长时间进行完善,一些型号从来没有服役,直接被送入储备或地面学校。
本系列摘译自《The World's Worst Aircraft》(2005)
“火把”TF Mk.3基本参数:
乘员:1人
动力:1790千瓦布里斯托尔“半人马座”VII活塞发动机X1
时速:最高513千米
翼展:15.60米
机长:11.45米
机高:4.04米
重量:7152千克
本系列摘译自《The World's Worst Aircraft》(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