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机一箩筐——盘点史上最差机型(32)

标签:
飞机飞行器航空史 |
分类: 名机奇翼 |
出奇难胜之——
英国
格罗斯特“流星”(俯卧飞行员)(1954)
二战后作战飞机的性能不断增强,让飞行人员在机动中承受越来越大的加速度和g力作用,需要减少血液从心脏涌到大脑的距离,以提高对g力的承受力。采用卧姿理论上可以让飞行员在格斗中占据优势。为了测试这个概念用于设计中的英国火箭拦截机,一架“流星”F.8战斗机被改装,前机身延长2.39米来加装另一个座舱,一个负责安全的飞行员保留在原来的座舱里。测试显示俯卧的飞行员确实可以承受多一点g力,但却容易产生眩晕,视野受限,尤其是后方,而且容易疲劳。在55个小时的测试后这个主意被放弃了。
当起飞或将要着陆的阶段遇到紧急情况时,在俯卧飞行员向后滑动并打开逃生门前,机头起落架必须要收回。为了平衡加长的机头,采用了“流星”NE.12夜间战斗机的尾部单元。在俯卧座舱中,方向舵的操作通过移动踏板上的脚踝完成,与通常姿势的作用方向相反,操纵杆也换成两个较短的支杆。俯卧飞行员可以进行各种操作,除了启动发动机和燃油系统,狭窄的机身只能容下很小的仪表板。 俯卧飞行可以带来更好的战斗性能和纤细的机身,但也存在自身的困难。这证明飞行员很不舒服,快速逃生的问题从来未能解决。
“流星”试验机基本参数:
乘员:2人
动力:16千牛劳斯莱斯“德文特”8涡喷发动机X2
时速:最高962千米
翼展:11.32米
机长:15.98米
机高:4.24米
重量:7122千克
本系列摘译自《The World's Worst Aircraft》(2005)
本系列摘译自《The World's Worst Aircraft》(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