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御风时刻 腕间豪情—漫话飞行员专用航空表(上)

(2014-12-13 10:13:47)
标签:

航空

飞行员

手表

杂谈

分类: 云间畅游
御风时刻 <wbr>腕间豪情—漫话飞行员专用航空表(上)


    墨镜、夹克、头盔……作为御风而行的空中骑士,战机飞行员一身帅气十足的“披挂”总是能引起艳羡的目光,也是航空迷们竞相效仿的样板。不过光有套外衣还不算完整,所谓行家一出“手”才知有没有,注意到他们那独树一帜的手表了吗?这已不是单纯的计时工具,而是飞行员们的忠实伙伴,在穿云破雾中记录下航空史上的一个个经典时刻。

手表:从饰物到军品
    欧洲的钟表业发展到19世纪早期时,已经能制造出体积小巧的手表(也称腕表),不过很长时间内多当作一种首饰供上流女性佩戴,或是方便女教师、护士等在工作中使用,而习惯揣着怀表讲究风度的绅士们对此还不屑一顾。直到1880年情况才有所改观,德国海军部向瑞士著名钟表商芝柏公司订购了2000块军官手表,这也是第一种成批量生产的手表。随后芝柏公司还试图将其推广到大众市场,但男性顾客的接受程度仍然不高。
    进入20世纪后,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在工作、运动乃至军事上都需要更便于携带和查看的个人计时器。就有人就把小型怀表的表链换成腕带,改装后系在手上使用,钟表商们也开始顺应潮流转产手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许多军官放弃累赘的怀表,依靠一抬手就能看清时间的手表指挥战斗。到1930年代,手表在销量上已超过怀表成为市场的主角。深知“时间就是胜利”的各国军方纷纷采购手表配发部队,而严苛的战场环境也提出了从佩戴稳固、防水防震到抗磁场干扰、具备夜光功能等各种要求,从而促进了制表技术的发展。普通军用手表只需简单可靠、结实耐用、通用性强,以降低大批采购和维护的成本。对于飞行员、潜水员或狙击手等特殊兵种所使用的手表,则不仅要求走时精准,能适应重力加速度、温度和压力的剧烈变化,还要附带计时、测速等功能,可谓军用手表中的“精英”。

航空表:为飞行而生
    在众多航空先驱中,来自巴西的阿尔伯特·桑托斯-杜蒙要算是最具明星派头的一位。他不仅自制气球乘坐升空,还驾驶飞艇环绕埃菲尔铁塔飞行,在重于空气的飞行器上也创下过多项纪录。1904年在巴黎的一次宴会上,杜蒙向他的朋友、法国著名珠宝商路易·卡地亚(Cartier)抱怨说在飞行中要掏出怀表实在麻烦,希望在双手操纵飞机的同时也能方便地查看时间。卡地亚为此特制了一块可用皮带固定在手腕上的方形手表,这可谓是第一款专门打造的航空表了。杜蒙戴着这块表在飞行竞赛和社交场合中都大出风头,与他的新潮服饰一样成为崇拜者追捧的对象。卡地亚趁势以杜蒙的名字“Santos”(又译作“山度士”)为品牌,借着名人效应打入手表市场,同时也推动了手表的普及。尽管1911年以后改良过的型号已不是飞行员专用,但以8颗螺丝固定的方形表壳、黑白分明的表盘和刻度这一风格就被延续下来,至今仍是卡地亚手表中最受欢迎的款式。
    另一位飞行冒险家对航空表的贡献也必须提及,他就是1927年独自进行不间断飞越大西洋的查尔斯·林德伯格。这位“孤鹰”在完成越洋壮举后,想到要改进他所用的瑞士浪琴(Longines)手表,可在飞行途中根据时间测算出所处方位,并把设计草图交给浪琴公司的美国代理商。浪琴自1919年起就为国际航空联盟(FAI)提供计时工具,在1920—30年代的一系列极地探险和环球飞行活动中都出过一臂之力,在太平洋上失踪的女飞行员艾梅莉亚·埃尔哈特就是浪琴表的用户之一。按照林德伯格的构想研制出的“时角表”(Hour Angle)于1931年面世,后来浪琴又结合海军军官菲利浦·威姆斯发明的Weems导航系统,在手表上加入能按无线电信号同步校准时间的功能。

御风时刻 <wbr>腕间豪情—漫话飞行员专用航空表(上)

卡地亚的“桑托斯”方形表是第一种专为飞行员特制的手表,图中为现代款式。

御风时刻 <wbr>腕间豪情—漫话飞行员专用航空表(上)
林德伯格设计的
浪琴时角表

    早期的飞行员们要呆在简陋而敞开的飞机座舱里,不得不穿着厚重的外衣和手套。为了便于查看时间,他们所佩戴的手表个头都不小,如浪琴时角表的直径就达47.5毫米。表盘、指针和刻度采用对比鲜明的颜色,就算在气流颠簸之下仍可一目了然地辨识出现在是几点几分。表上配有加长的皮带或金属链,可直接扣在衣袖外甚至是绑扎在大腿上。用于上弦和调校的球形表冠也特意做得相当粗大,让飞行员不必摘下手套也能操作。经过一个世纪的演变,这些基本特征仍被一脉相承地保留着,而钛合金或复合纤维材质、防炫光涂层镜面、光动能等新技术更是让现代航空表如虎添翼,连表带和系扣也经过精心设计,还附有配套工具和备件。

腕上仪器:多功能的飞行助手
    随着航空技术的突飞猛进,航空表的功能也在不断增强。就拿最基本的走时来说,已经从显示单一时间扩展到可同时显示出发地和目的地两个时区的时间、格林尼治标准时间(GMT)或国际协调时间(UTC),并带有24小时制式刻度,便于飞行员在不同地点和环境下都能掌握正确时间。此外还会根据需要增加可单独记录某段航程耗时多少的计时码表功能,以及按一下即直接归零并重新开始下一段记录的飞返计时功能。如此一来,表盘内除了常见的时、分、秒长指针外,还会设置两三个小指针及其刻度圈,分别指示不同的数值。利用这些功能,你就不难在手表上随时测算出飞行速度和航程了。
    专业航空表不仅在表壳上增加了功能按键,表盘外圈也大有玄机。对野外生存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如何依靠普通手表结合太阳位置确定南北方向,而利用航空表内外圈的相关刻度还可以快速计算出所在方位。浪琴时角表就是通过分别读取时、分、秒针所指向的内外圈特定刻度,再将其代表的度数累加起来,就是此时飞机所处的经度值。有的航空表将气压与高度的对应值标注在表圈上,具有核对飞行高度的功能。当飞行员获知当地的修正海平面气压后,通过查看气压值所对应的正负高度差,即可根据标准大气压下的海拔高度得出实际的飞行高度,从而有效地保障了飞行安全。
    在自动化程度不高的条件下,飞行员在操作各种设备的同时还要经常测算航行参数,而将飞行学校中用于航位推算的圆形滑动计算尺移植到手表上,就是航空表功能上的一大突破。二战期间出现了把计算尺的对数刻度集成在手表上的“环形滑尺”,也被称作“腕上计算器”。飞行员不需借助其它工具,只要按照使用规则手动旋转活动外圈,对准表盘内多重刻度的相应数值,就可以进行乘除法、爬升或下降速率、耗油量等计算,以及英制与公制单位、货币汇率之类的换算,并直接从刻度中读出结果。即使在航电系统齐备的现代飞机上,航空表的这些“绝活”仍然能在必要时为飞行员提供可靠而实用的帮助。

御风时刻 <wbr>腕间豪情—漫话飞行员专用航空表(上)
可用于计时和计算的多功能飞行员腕表。

御风时刻 <wbr>腕间豪情—漫话飞行员专用航空表(上)
清晰易辨的夜光功能也是航空表的基本要求。


本文刊登于《航空知识》2010年05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