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领风骚:航空表家族掠影
有道是“宝剑配英雄”,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也无论是飞行部队还是民航公司,对航空表都青睐有加。象欧洲的劳力士和欧米茄、日本的精工和西铁城、中国的海鸥等知名品牌都生产过航空表,还有的出自飞行员开办的小型企业。不过专业需求毕竟有限,许多厂商也瞄准了大众市场。在林林总总的航空表中,多数是传统机械表,也有后起之秀石英电子表,外观造型和内部机芯五花八门,性能品质也是参差不齐。有的符合军用标准,有的已跻身奢侈品行列,有的则纯属徒具其表的跟风。实际应用中,飞行员看重的仍是精确可靠、清晰易读、佩戴舒适,功能上够用即可。而在平时,佩戴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航空表也是彰显个性、抒发豪情的不二之选。
★世界钟表业的王者之尊无疑非瑞士莫属,不过首先打出“专业飞行员用表”的万国(IWC)公司却是一位美国钟表匠于1868年不远万里来到瑞士沙夫豪森创办的。航空业发展起来后,除了个别特制款式,飞行员们一直没有合适的佩表。受海军使用的精密航海表启发,1936年万国设计出第一种飞行员专用手表Mark
IX型,外径37.5毫米,内置防磁机芯,采用黑底白字表盘和荧光指针,带有可旋转表圈用于校时,这些都为后来的同类产品树立了标准。二战期间,万国同时为德国空军和英国空军提供不同型号的手表。在表盘的12点位置以显眼的三角符号(有时还带两个圆点)代替数字的做法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流行,成为飞行员用表的专属标志。因性能出众,战后万国的Mark
11型又被英国空军选定为导航专用手表(11为军方编号),服役超过30年。
拥有多种军民用版本的Mark 11被视作一代经典,直到1993年后万国才陆续推出Mark
XII、XV和XVI,延续着航空表领域的领军地位。在热门大片《2012》中,男主角拿出来租飞机的手表就是Mark
XVI。此外,万国的“飞行员家族”还包括“喷火战机”系列、大型飞行员表、纪念著名作家兼飞行员圣·埃克苏佩里的限量表等。

万国早期产品(从左至右):Mark
11、W.W.W.表、飞行员专业表、二战B-Uhr表。
以一对翅膀作为商标的瑞士百年灵(Breitling)称得上是与航空业联系最为紧密的钟表商,早在1915年就率先制造出计时功能手表,后来又为各大飞机制造商和英国空军生产计时器具。1941年百年灵取得“环形滑尺”的发明专利,使航空表具备了计算功能。1952年起推出带有环形滑尺的Navitimer系列航空表,以多功能和可靠性大受欢迎,很快就被飞机拥有者及飞行员协会(AOPA)选作指定用表。1979年飞行员出身的欧内斯特·施耐德接掌公司后,更是以“专业人士的仪表”为宗旨扩展产品线。从适应超音速飞行的Chronomat、带数字显示的Aerospace到能够发射求救信号的Energency,百年灵的多个系列满足了飞行员的各种需求,并成为唯一一个全线产品均通过瑞士官方天文台认证的手表品牌。
百年灵与航空息息相关的程度不仅在于把员工派到飞机制造厂接收培训,还体现在长期支持和参与各种航空活动中,如举办航空展、资助飞行拉力赛和热气球不着陆环球飞行,甚至拥有一支由6架L-39喷气教练机组成的飞行表演队。百年灵还与美国海军“蓝天使”、英国“红箭”、意大利“三色箭”等著名特技飞行队合作出品专用表,进一步增强了国际影响力。当然,在其他瑞士品牌中也不乏自成一派的航空表,象Glycine的Airman系列、Zeno的Pilot系列等都曾被军方选用并进入民用市场。
百年灵飞行员表以“环形滑尺”为特色。
★在综合实力上能够跟瑞士分庭抗礼的就得属德国了,德累斯顿附近的格拉苏蒂是世界高级钟表的另一大出产基地,制作航空表也有相当长的历史。二战期间德国空军曾选择多家钟表商为“观测表”(B-Uhr)的指定供应商,除瑞士万国外,其余均为本土企业。这批特制手表的外径统一为55毫米,省去了多余的装饰使得表盘清晰醒目容易辨读,并带有夜光功能,在各种飞行状态下都能稳定运行。德军将其列为精确导航仪器,主要配备给远程轰炸和空运部队。在使用期间每只表都要定期精心调校,以保持每日误差5秒以内的精度要求,其技术规范后来还被战胜国用作参考标准。由于作战损耗巨大,能完整保存下来的B-Uhr表已经是收藏市场上的抢手货。
二战结束后,尤其是德国重新统一后,德系钟表在国际市场上再度占据高端位置。各厂商不仅推出了新型多功能航空表,也把传统风格发扬光大。如战时就生产过飞行计时表的Tutima和由前空军飞行员在战后创办的Sinn都有按德国军用规范设计出系列航空表,被北约空军普遍采用。而曾参与制作B-Uhr表的Laco、Stowa和格拉苏蒂在部分新产品中沿用了简洁易读的经典造型,并加以改进。象格拉苏蒂的“领航员”表在8点位置设有秒针归零按钮,还加上了日历功能,更贴近现代飞行员的需要。

朗坤(Laco)新推出的B-Uhr复刻表延续了二战时期的简洁特色。
★法国的布雷盖(Breguet)在航空史上曾占有重要地位,但你可能想不到这个家族的老本行其实是钟表业(其品牌通常被译作“宝玑”)。创始人亚伯拉罕·布雷盖是世界公认的制表大师,包括能减小地心引力影响、提高走时精度的“陀飞轮”在内的许多重要发明都出自他手。而他的第五代孙路易·布雷盖却是在另一条道路——航空业上扬名立万,1907年曾参与制造出第一架旋翼机,1911年又创办飞机公司研制各种军民用机型,直到60年后被达索公司合并。
布雷盖家族在这两个领域可谓相得益彰,1918年起就开始制售多种机载精密计时器,二战前也生产出供飞行员使用的计时码表。1954年法国军方向多家钟表商订购了一批型号为Type
XX的专用航空表,要求具备飞返计时功能和可旋转表圈。布雷盖提供的产品通过了军方的技术验证,此后近20年间都是法国空军、海军飞行员和测试中心的指定用表,在使用上还受到严格控制。由于成本较高,Type
XX后来退出了军品行列,不过反倒成为收藏佳品。布雷盖还以此为原型在70年代末推出过第二代、在1995年又推出第三代新款Type
XX,也颇受大众市场的欢迎。

为纪念法国海军航空兵部队成立100周年推出的Type
XX限量表。
★美国的钟表品牌名气相对稍逊,但并非没有自己的特色。二战期间美军飞行员普遍使用的是大批生产的A-11型手表,同时还供应给其他盟国。此后美军制定过一系列军用手表规范,只有少数厂商按规范制造并打上军方铭记的导航用表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军用航空表。创办于美国、后来将总部迁往瑞士的汉密尔顿(Hamilton)很早就是飞机计时器和各种军用表的生产大户,近年来还赞助红牛特技飞行大赛,旗下Khaki系列中的航空气压表、飞行竞赛表、直升机概念表等就以鲜明的风格颇受瞩目。
1989年才成立的雷明时(Luminox,拉丁语中意为“亮夜”)在为海豹突击队开发特战手表后声名鹊起,“亮”点就在于表盘内采用了源自瑞士的氚气自发光技术。这是将含氚的特殊气体密封在微小的玻璃管内,再嵌入手表的指针、刻度或表圈等处,无需外界激活就能自行发出稳定而明亮的光照,据称使用寿命可达25年,而且在放射性上比其它夜光技术更安全。雷明时还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合作,为F-117、SR-71、F-16等机种研制飞行员配套用表。更年轻的品牌切斯-杜瑞(Chase-Durer)走的则是高端路线,但就摒弃了华而不实的组件,从专业飞行员的角度进行设计,产品被美国“雷鸟”飞行队、空军学院等多家单位选用。

符合美军规范的新型导航用表,带有辐射标志和军方编号。
★前苏联在1930年代引入西方设备,建立莫斯科第一手表厂生产机载计时器和空军用表,二战胜利后以获得的德国技术又研制出“领航员”牌手表专供军队飞行员佩戴。1961年4月,尤里·加加林在人类第一次地球轨道飞行中就戴着这种表。此外该厂的“箭”牌也是苏联宇航员和飞行员普遍使用的手表,到1970年代又开始生产多功能计时码表。其中,“飞行”牌(Poljot)航空表的知名度最高,早期版本设在9点位置的表冠可用于旋转内圈,表盘上印有文字或图形标明所配发的军兵种或使用者的飞机型号。苏联解体后,第一手表厂的部分人员另立Volmax公司,除了沿用“领航员”品牌,还生产全新的“飞行者”系列航空表。

前苏联飞行员常用的“飞行”牌计时码表。
★新中国的手表工业从仿制起步,第一块国产手表于1955年诞生在天津手表厂(即后来的海鸥集团)。1961年该厂受命研制专供空军使用的计时码表,代号“304”。经过技术攻关,到1965年先后试制出3批样品,各项指标通过空军和海军等单位的共同鉴定后正式投产。此后3年间共生产出约2000块这种1963型航空表,带有计分和计秒功能,供一线飞行员个人购买使用。
2003年,由空军装备部授权、飞亚达集团负责研制的中国空军飞行员专用表开始配发部队。该表的外观造型融入了飞机的涡轮发动机、机翼蒙皮等部件的特征元素,从表壳到表带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并带有空军专用徽标。功能上主要有显时(日、时、分、秒、星期)、计时、指南、夜光以及时间、距离、速度测换直读等,具备防尘、防震(抗过载强度达9G)、防火、防水(50米)和耐磨性能。配发范围为空军在飞的飞行人员和每年从飞行学院毕业、补充部队的飞行人员,以及已停飞、现在职的飞行人员。配发采取编号管理,坚持“一人一号”原则。此举对加强飞行员队伍建设,激励飞行员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积极的意义。

按照国产1963航空表原型生产的复刻版纪念表。

新一代中国空军飞行员专用表。
本文刊登于《航空知识》2010年05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