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叫魂,盲从的两个极端反应

(2016-10-17 05:48:43)
标签:

历史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迷信也可以被称为盲目相信。当一个人(或组织)能运用某种手段使人盲目相信的时候,这个人(或组织)会获取无限的精神和物质满足。也正因为是盲目的,这种相信的另一个极端,便是不信。当不信同样达到迷信的程度,这个人(或组织)所获得的损害,是无以复加的。

当迷信者在盲目相信的时候,会贡献出自身无以复加的精神和物质利益;相反,当迷信者在盲目不信的时候,会对迷信对象施加出同样无以复加的伤害。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孔飞力根据史料著作的、发生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一书的故事情节,其开头部分,正是以这种“迷信”为背景的。

作为中国人,我们知道,中国人对于佛教的相信,已经具有了漫长而悠久的历史。作为一种传承,信佛也已成为人们可以不加思索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也使得太平时期的寺庙香火缭绕,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信徒们可以在家庭其它开支中斤斤计较(甚或不择手段获取利益),而烧香拜佛则可以掏尽口袋里最后一个硬币。在习俗这只无形的手的推动下,相信也正成为着一种迷信。

对于寺庙中的住持和僧人,我们在不否认他们“劝善”的同时,也不能否认他们获得精神和物质利益的巨大满足。

但是,当这种习俗,——几乎可以被定义为盲目相信(流行性跟风),被某种突如其来的谣言控制的时候,盲从便也会难于控制地走到它的另一个极端:曾经的“朝贡”变成了无以复加的伤害。

1768年,浙江一带盛传着“叫魂”的恐怖事件。人们相信,“在某种条件下,人的魂能够同拥有魂的躯体相分离;一个人若掌握了另一个人的魂,便可以利用它的力量来为自己谋利;若要偷取别人的魂,可以通过施展妖术来实现”(引自孔飞力著《叫魂》)。这种对灵魂和躯体分离的恐怖的盲目相信,以致使曾经的盲信对象,成为了报复的对象,这一不幸落在了几个毫不知情的游方僧的头上。

两个游方僧路过一个村子,因看到一个孩童可爱而攀谈了几句话,因而被村民误认为两个和尚对这个小孩施加了“叫魂”术。“‘这两个和尚肯定不是好人!’人们怒不可遏,将两人捆绑起来,上上下下地搜了一通。尽管什么也没有发现,人们还是开始殴打他们。骚乱的人群越聚越大,有人叫道‘烧死他们’!还有人吼道‘在河里淹死他们’!”(引自同上书)

另外两个因庙事出差的僧人被当作“叫魂的术士”。“可怖的谣言已使当地人相信,湖州来的和尚们正在当地剪取人们的发辫……市场上的人群将这两人团团围住,并开始对他们拳打脚踢……。”(同上书)

历史学家为后人揭开了发生于清朝1768年浙江地区的真实历史一幕。把人生病看成灵魂离开身体(因此大搞迷信活),这种习俗至今仍存在于中国的很多农村地区(近年来大有复兴的味道。迷信活动像其它聚众行为一样,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还不可知,但引起普遍恐慌,则是一定的)。确实,它并没有如“妖术”所谓的那么高深莫测。有社会学哲人指出:人类与自然的真相,就是等待戳破的窗户纸,其实并没有古人臆想的那么复杂。

我们很难相信,有着“信佛”习俗悠久传统的中国先人民众,会对路过的几个僧人如此大打出手。也许,盲从本来就有两个相反的极端。在因盲从而获取巨大物质、精神满足的同时,请那些盲从的对象们不要忘记,同样在那些盲从者中间,另一个翻转的结局正伺机酝酿着和静候着。历史社会常常会表现出:迷信最深的,往往是反迷信最激烈的。扩而大之,晚清两湖地区曾以守旧著称,而在清末却走到了维新变法、“富有革命传统”的前列;历史上权臣体系的亲信分子最终成为激烈的反叛者也为同理。

历史告诉我们,要解决盲从两个极端反应的问题,只能是普众性的人类社会科学知识,而非暂时物质与精神满足的沾沾自喜。这在今日中国仍是亟需的。

 

2016815日星期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