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 |
分类: 背景史评 |
现代人类学知识告诉我们,在人类自然规律中,男女两性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是相同的。但在中国数千年传统观念中的任何两者竞争中,任何一方要提升自己,不是靠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以求提升自己,而是靠打压另一方来显示出提升了自己。这好比两辆以均等速度行驶的汽车,其中一辆不是靠自己(技术上)提速来超越另一辆,而是靠命令另一辆汽车减速甚至停止行驶以显示出自己的行驶速度之快。中国古代的男女两性相处是这样,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处也是这样。
中国古代女人缠足,被上千年的传统观念认为是“三寸金莲”之美。但有很多当代社会学家揭示其男权社会的本质,恰恰是弱化了女人抬升了男人,以增强男权社会的合理性。中国古人主流观念从来没有这种认识:弱化了女人,恰恰也正弱化了男人;弱化他者,同样弱化了自身。把女人或他者作为客体或者社会环境来分析,现代人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社会环境可以塑造人;当社会环境弱化的时候,自身就在不意识中也被弱化了。
我们从历史知识中了解到,中国古代汉族女人之所以把摧残人体的缠足习俗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每个家庭的父母都善意地期望自己的女儿可以嫁个好人家,因为不缠足的女孩子会被任何他人看不起,而拒绝婚娶。这种说法,其实只反映了这种习俗的实际操作收益的问题。但我们知道,任何社会行为的发生发展,一方面需要实际收益作为支撑,更重要的,还需要一种观念的灌输,或者说观念的确立,这样两者才能相辅相成,发扬光大。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女人缠足风俗形成之初,几乎和缠足习俗消亡之时的社会现象如出一辙,就是“妓女和奴隶是天足,她们是不裹脚的”。可以设想,把妓女和不裹脚联系在一起,会对所有女人产生多么大的羞耻冲击力。在“嫁个好人家”和羞耻感的两相结合中,一代一代的汉族女孩子想不缠足也难。
在两千多年皇朝礼教(礼教、道教、佛教构成传统皇朝中国的“三教”,其中“礼教”占支配地位)束缚下,中国女人一方面被迫弱化自己,另一方面更被排斥在接受文化教育的社会环境之外。清末民初很多中国有识之士指出:因为受了教育的女性会提高自己的地位,男人的影响力就会受到冲击。这种现象,直到今日,在男女两性相处中,仍被同质地反映出来。
由“男人的影响力就会受到冲击”的实际收益和观念两相作用,可以使人想到古代统治者对待商人的传统态度。一百多年前清皇朝末期的史笔清楚地记载,清廷有“大知识分子”指出(奏折):不能给商人任何社会地位,要剥夺他们的财产(不仅仅是“与民争利”的问题了),不这样,商人们就会“财大气粗”,漠视君上和官上,动摇了自古圣贤设立的“尊卑、男女、长幼”伦理秩序统治基础。把“财大”和“统治基础”联系在一起,清朝的那些“大知识分子”也很懂得人类社会的这个基本常识。他们很聪明,因此他们向民众百姓施展的收益手段和灌输的“官家统一使用财力”观念也自以为很聪明(弱化了民间自我创造力)!
古代女人的一切教养,都为男人服务,而男人的一切修养都为那个独尊的皇权服务;按古代伦理道德标准,后两者是无需给予前两者以“感恩”的。在古代男权社会,伦理道德不能算作公共意识,只是男人们的想法;在古代权力社会,伦理道德也不能算作公共意识,而只是权力者的想法。
2016年8月11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