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旧中国没有一夫多妻制?

(2015-10-12 06:06:14)
标签:

文化

分类: 杂论

——兼驳高晓松

 

数年之前,有文化名人提出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至今仍在一小部分人中复活并流行,认为,中国一百多年前的清末上溯封建社会不存在“一夫多妻”制,男人虽然可以娶多个女人为妾,但仍是“一夫一妻”制。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

 

一般来说,似是而非源自于何处?答案是,源自于某一种观念——由根深蒂固的观念形成的一种叫文化的东西。文化会为这种观念找到理由。即在这些人的文化观念中,妻不同于妾,无论是婚嫁仪式,还是社会地位,都是如此(与女人社会地位不同相匹配的,是男人社会地位的不同,即封建等级制。任何社会现象不会孤立存在,它是同一种社会制度反映出来的共同文化体系;而孤立地看待社会现象,是中国旧文化的悲哀)。由此而形成的那种文化思维模式,导致了似是而非,也叫误导。

 

妻妾只是某一种社会文化赋予的称呼,在本质上,她们都是嫁给同一个男人的女人。早有社会学者指出:历史流传下来的民间俗语往往能说出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中国民间历来把旧中国的多妻多妾(妻妾成群)称为“大房、二房、三房……”。这才是一百多年来近现代中国定义古旧皇朝中国歧视妇女的“一夫多妻”的本质之所在。辩称一夫一妻、否认一夫多妻,只是近年来泛起的为落后封建专制王朝辩护、甚至翻案的舆论之一而已——在大力提倡传统文化的时候,是否也可以提倡一下一夫多妻的这种所谓传统文化?同时,要否为古旧中国皇帝“三宫六院”多妻制平反!?近数年来,确有不小的声音在为封建专制社会叫魂。在中国,人们常常把这种舆论现象称为趋炎附势,或者说,是有“文化”的流氓。

 

中世纪欧洲国家、现在的非洲及东南亚国家,存不存在一夫多妻制现象?存在的。它们同样存在着歧视妇女的文化观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曾经或正在经历的前后阶段的同一条道路,即历史发展规律。

 

文化有没有落后与先进之分?当然有。而这样的文化认知观,则一定是落后的。落后制度滋生落后文化,这是时代性社会核心价值观反映到社会表象上的一种文化,即落后社会内在与外在一致,表里一致。某些“文化”人关于旧中国不存在一夫多妻制的文化假设,就像旧中国也有情人节的文化假设一样,很荒诞。——毫无疑问,这种文化假设,就是真正的历史虚无主义。——封建时代同一文化体系中因统治舆论“忠义”所需而把一名普通三国战将关羽打造成“关帝”,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老祖宗。

 

201598日星期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