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晚清“矫诏”背后的权谋

(2015-08-17 05:59:41)
标签:

历史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当代人把旧中国封建皇权制度称为集权专制。然而,专权者也深知,任何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专权者也是这样。真正的专制者,崇尚的是权谋。这对于任何专权者来说,是社会人际关系的一种常识。在权力的放和收的过程中,他(她)完成了权谋运作的全过程。

 

晚清慈禧在归政以后,对于权力的运作,就是这样的。

 

她先是放手让光绪皇帝变法。历来史述者说她反对变法或支持变法的两种绝然相反说辞,都是不完整和错误的,是历史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结果论是非”和非此即彼思维模式的现实反映。只有当光绪皇帝的变法步骤和思想拂逆了她的权力观,她才会把权力重新收拢过去,践踏变法。这就是载入史册的晚清戊戌政变事件。

 

一年之后,慈禧对侄婿端王载漪迎合和发动的民间义和团排外、抗外事件,同样采取了放权态度。而对这种放权的权谋技能(权术),只有权力者最核心的人物才能深刻体味到。慈禧晚年的心腹荣禄便是这样一个人物。正因为如此,荣禄才会在发往东南疆臣的密电中这样指示:“不必重视北京的(勤王)谕旨”。他已经把放权者和她推出的代行权力者区分开来了。这样,东南疆臣李鸿章、张之洞等才敢把(勤王)谕旨视为“矫诏”。李鸿章(与荣禄关系密切)留在晚清史册里的名言是“粤不奉诏”。

 

而几乎就在同时,晚清维新变法失败的同情者和积极支持者,在上海愚园组建了国会,他们在“国会”决议的第一条就认为:“不认通匪矫诏之伪政府”。显然,上海国会成员们所指认的“伪政府”,不仅指荣禄密电中“谕旨”的颁发者,即代行权力者,更囊括了那个运用权谋的幕后放权者。这就把专权者慈禧所覆盖的代行权力者端王载漪、心腹荣禄、东南疆臣等清廷既得利权者都包括了进去。这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这也是不久后湖广总督张之洞出手镇压唐才常自立军(背后有“国会”支持)的原因。

 

自古封建帝王都是这样对待权力的。不放权他会累死;但放权,权力平衡和瓜分权力,只是一种权谋,收拢权力才是根本。分权只是权力平衡的一种行政手段,不是为了更完善地行使权力,终极目标仍在突出个人意志的收权。这造成了历史上权力分分合合、分久必合的重复循环现象。古代帝王称这种权谋为羁縻。放权以后,无论是成是败,唯一正确的,只在帝王专权者本人,何乐不为?这是专权者的基本技能、雕虫小技,并非高深莫测。只有专权者之外、畏权如虎(权力所具有的排他性、凶险性本质)的外人,才会崇尚并敬畏权谋。

 

2015713日星期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儒非宗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