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藏富的中国古旧风格

(2015-01-28 07:07:27)
标签:

军事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中国前人留下的民居风格(不指当地高官宅邸),无论南方北方,都有藏富、不露富的特点:正门简陋,推门而入,一井又一井的庭院,及后花园,则显出了这户人家殷实的家底。民间藏富,而官家捉富。越是藏富,越是捉富;越是捉富,越是藏富(“富”的来源是另一个话题)。官府与民间,在历史长期以来的中国社会,演绎着猫捉老鼠的游戏。这个游戏,为古旧中国社会雕塑了不露富、装穷(哭穷)——历史结局:民间确实一直很穷——的民居风格。——千万不要与中国人性格内敛混为一谈,或许,性格内敛也是因雕塑而“装”出来的。

晚清英国在华传教士慕维廉在当时《万国公报》上刊文说:“中外殊风。凡举大事,兴大利,中凭乎官而事多难举;外则凭乎民焉,各人有各地,若开矿铁路等事,地属何人之界,即事属何人所办,惟上输国课而仍藏富于民也”。

这段话是针对当时洋务运动“官办”、“商办”之争而写的。显然,慕维廉以西方“列强”的经验,而发出了这些议论。他继续说:“中华如有事而需用,何必贷诸外邦耶!富商大贾中国非鲜……即如上海亦有华商轮船等均有股份,惟隐匿其名而不显露恐有碍难耳。”

慕维廉说得没错(即使一百三十年后的笔者,也相信晚清这位洋人没有说谎),晚清国人不露富是因为“恐有碍难”。因此,在故往历史长期以来的中国社会,便有了这样的逻辑:当国家(皇朝)遭难(内外)或者急需的时候,“藏富”便成为了“为富不仁”。他们忘记了一贯以来的猫捉老鼠游戏。“劫富”(或说“仇富”)成为了一种六十年风水轮流转的社会循环惯性现象(从古旧皇权独尊独利的根性上看,中国社会的仇富,只在于基层到顶层的官府,而非民间。那种“民间仇富”说,只是一种表象性浅薄观)。

慕维廉总结说:假如没有这则游戏,政府给予那些富商大贾宽松的、各凭自己实力争奇斗艳(强盛的同义词)的环境,“毫无窒碍……则心可安而力可助矣”。你捉他,他躲你;你给他一脚,他还你一拳——擅长于暗箱操作与内斗(有人称之为“民族劣根性”),这是可想而知的。

中国无能形成这种思维模式:保护任何他人即是最有力的自我保护——中国一直朴素地称之为“好人有好报”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相反,长久以来“真理”性的落后观念一直以为:限制人乃是最有益于这个社会的,或,最有益于自己获取最大利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