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磊东
磊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216
  • 关注人气:3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末改革与穿衣

(2014-07-15 06:07:13)
标签:

军事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中国普通人所接受到的中国历史知识是: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几无成功例子,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晚清戊戌变法,等等。这种几无成功之说,和中国千年封建农耕业生产力、人文观念少有进步、停滞不前之说,几乎就是一种历史同叙。不成功便停滞,这是一种因与果的关系。

改革之难,难在哪里?见仁见智,洋洋洒洒众多史论巨著存放于博物馆和图书馆里。改革是一种利益再分配,此消彼长,它实际上是一种不见硝烟的另一意义上的革命。既然改革与革命(革故鼎新)都涉及了利益的再分配,也就凸显了一个难字。

我们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皇朝的“清末新政”改革中,能否领悟到一点“难”字端倪?

20世纪初的清末,以宪政改革闻名(争斗很具有中国传统特色)而吸引了后代无数史论者的眼球,它留下了争论不休、悬而未决的无数历史谜题。清政府设立中央级的资政院,而各省地方政府则成立了谘议局(各自都独立于政府)。谘议局成员由地方选举推派而成,它代表了传统意义上的“绅权”,也可说代表了当时已属新概念和进步意义上的“民权”。

1909年,距清朝灭亡还有两年多时间,湖南长沙爆发了著名的抢米风潮。为善后处理和解决财政困难,巡抚杨文鼎决定发行公债,上报给清政府,并得到了批准。杨巡抚这种行为,既违反了《各省谘议局章程》中谘议局有权审议地方财政的有关规定,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更是把财政困难转嫁给当地的广大民众(地方受损)。谘议局当即质问杨巡抚,但得到的答复是:已得到朝廷批准,无需谘议局审议核准。

杨巡抚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固有旧体系的权力由谁给予便为谁做事的思维模式,它顺理成章,也积重难返;而关于谘议局的新政新思路,在当地最高权力者巡抚眼里,就是一种野路子!中国有这么一句民谚:衣服总是从上开始穿的,这是一种说辞;裤子总是从下开始穿的,这是另一种说辞。这是一种利益性质思维差异,能说也是一种文化差异?

人的世界(常看到有文章作者称:某一国家人很单纯),其实并非如厚黑的利益两字所渲染的那么复杂,它就由“空手而来,撒手而去”(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八个字组成。改革之难,也许就可归结为这么一个争论:它是穿衣服还是穿裤子。这是人体上部和下部的转换,是一种对立,也可隐喻了千年封建皇朝统治与被统治的推翻与更替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