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指鹿为马的两种情况
(2014-07-18 05:59:36)|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
中国在认识论和是非观中有两个成语: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其实,这两个成语所指,可以在两种情况下发生:第一种为主观有意为之;第二种为无意识、不自觉为之。
晚清林则徐受道光皇帝钦差,前往广州禁烟,最终因爆发中英鸦片战争而被道光皇帝革职发配新疆。整个事件可以用清代文献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开衅戍边”。在这种文字表述中,鸦片战争好像不是外国蓄意发动的,而是由林则徐挑起的。作为这条罪状的定性者,道光皇帝显然在故意拎错秤纽绳及推卸责任地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确实,在清朝上溯的皇朝社会中,皇帝是天然无过错一方(但史称道光皇帝“剿抚不定”)。
晚清作为千年封建皇朝的继续阶段,只有“罪臣”(奸臣),是一种痼习思维。这种痼习思维也可称话语霸权,即人们在表述过程中会不自觉、不经思考地陷入相同的文字表达。这便是一种无意识、不自觉的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林则徐是中外战争中第一个受到惩处的清朝高官,它为自后中外战争中的晚清官场首创了一个恶例。其后处于中外战争前沿的官员,会不自觉地以林则徐作为一种前车之辙。
甲午战争前夕,时任北洋海军营务处总办(李鸿章直接下属)、曾留学法国学习船政的罗丰禄在写给其二哥的信中说:“自日本侵台湾,沈文肃鉴林文忠开衅戍边之覆辙,不敢请伸挞伐,转贿以五十万金,于是琉球、越南、缅甸以次沦(亡),今之晨星硕果,不过西藏与朝鲜耳。”
沈文肃即南洋大臣沈葆桢,林文忠即林则徐,“转贿以五十万金”是指当时清政府向侵台的日本赔偿了五十万两银子,以暂时消停战争。在这里,罗丰禄对沈葆桢的指责暂且不论,但他对林则徐的“开衅戍边”,则一定是误读,而这种误读,是以林则徐在道光朝所受到的“惩处”事实作为一种痼习思维的。它是一种不自觉的对皇权话语霸权的认同。
假如罗丰禄对林则徐“开衅戍边”是一种误读,那么,当代晚清史论者把罗丰禄这种误读指责为他“实在有些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则同样是一种历史误读。因为,以笔者观点,罗丰禄所表现出来的,只能是笔者文章开头所提到的第二种情况。
晚清史笔把鸦片战争爆发归咎于林则徐,它们留在了史册文献中。这也是最近数年来在有关晚清史舆论中出现同样指责林则徐的声音的原因。他们以清代官僚的(史笔)喉舌作为自己的喉舌、以清代官僚的认知作为自己的认知,继承的是清朝皇权的话语霸权。有意为之?或无意为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