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学是非观

(2014-01-02 06:50:21)
标签:

杂谈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一段清末中国近代史,是东西列强对整个中国和全体人民(当然包括清政府)的半殖民历史。这是近代以来中外历史无可非议的的定论。围绕这一段悲壮的近代中国历史,自那时开始的无以数计中外人士都作过相关是是非非的追论。但结果往往仍落入俗套:立场不同,视角也不同,结论也就有了差异。

对历史的追问,受历史考据习惯影响,人们往往会追究其一加一这种历史事件链条般的逐一变化过程,并固执地沉浸于其中。但是,众所周知,一加一渐变过程往往是两者互为作用的过程(无论国内国际),一般称为循环,其中有恶性和良性的两种性质。一段悲壮清末史,无疑是中外之间恶性循环的结果。换句话说,因经济扩张而侵略他国的西方列强固然不是个好东西,那个对内专制、对外自以为天朝上国的大清政府(专制皇权)难道就是个好东西嘛?

以史为论也称史鉴,这是中国数千年历史无以数计太史公的实践,并浸淫于中国人头脑中的思维习惯;但如果史鉴仅沉浸于古往,是狭隘的,而展视未来才是史鉴的要义。世界近代以来的史学知识告诉我们,历史除了记录事件渐变发展的微观历史以外,还有一个名词称宏观历史。近代以来,世界史学界出现了详细划分人类历史的断代观,即古代史、近古史、近代史、现代史等等,而非中国古旧把上下五千年祖上或“龙的传人”一词概括之(清代称上溯封建皇朝为一脉相承的“二十四史”)。这说明,人类自进入全球时代开始,人们对人类历史的划分更精细、更准确,也更科学,或称具有“划时代”意义。这种历史断代,除了要说明人类共性的各自民族国家人文传承以外,还试图说明人类共性存在的前后历史社会已发生的质变现象。

就这种宏观历史观,不可否认中国的历史先人也同样存在。千古英雄事,尽在笑谈中。是非成败皆成空。这是古人“翻开新的历史一页”的吟唱。在更广阔的世界视野中看待清末中国落后挨打的半殖民地历史,也许是中国后人更应该注重的,而非纠缠于这段历史一是一非的追究(往往会产生割裂现象)。史学知识也告诉我们,此一时彼一时的所谓是非观,在不同的社会文明阶段,也是不尽相同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