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磊东
磊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216
  • 关注人气:3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归政传谣和清军大沽口炮击

(2013-12-25 07:50:29)
标签:

杂谈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历史事件(像人与人之间关系一样)的发生和发展,有时会以笑话的形式反映出来。而这种笑话,决不能以误会一词去解读,它与一系列必然的因果关系发生着联系。

19006月,八国联军攻打大沽口炮台的最后通牒,是在616日晚上9时送达炮台清军守将罗荣光手中的,它限清军在17日凌晨2时前撤出炮台。作为前线指挥官的罗荣光争辩:在5个小时之内,他无法向他上级、直隶总督裕禄汇报。而事实上,裕禄确也只在17日清晨5时才接到此份所谓最后通牒。

据时人李希圣《庚子国变记》记载,大沽口炮台守军管带封得胜在紧张备战之际,于17日凌晨1时许手燃炮身误发大炮。这一史笔完全有多种解读:是误发?或是清军强烈的反抗情绪所致?然而,清军先行炮击,恰恰正为八国联军最后通牒送交程序即时间上的突然袭击,找到了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理由。

对于大沽口清朝守军先发第一炮,当时的西方舆论有种种猜测,其中最有意思的是以下一种说法。1901年美国战争部有一份报告称:中方的先行开火据说是收到了太后的紧急命令。中方认为最后通牒是宣战照会,而且认为列强已经决定要瓜分中国。如果这一炮是太后的命令,这正证明中方在切断公使团的通讯渠道以后,自己保留了一条电报联络渠道。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收到了太后的紧急命令;瓜分。史实中,自从清军(史笔归罪于董福祥甘军)和义和团毁坏京津之间的铁路和电线电杆以后,清廷对当时发生在天津和大沽口的情况一无所知。对外宣战只在三天后的20日,而非617日凌晨1时的清军炮击。在20日向彼等列强宣战以后,清廷还在命令大沽口守军给予入侵者猛力炮击呢(在清廷上谕宣战前即19日限外国使馆人员24小时离京的“通牒”中则指出那个欲夺取大沽炮台的“最后通牒”为“开启战端”)。而事实上,大沽口早已在17日清晨7时前就落入了八国联军之手。

清末史料所揭示的这种时间差和中外错位认知,构成了具有讽刺意味的历史笑话,

就清廷向八国联军宣战原因而言,自那时开始的国内无数史笔和史述都揭示(史笔对战前清廷四次廷议有非常详细的记述),列强瓜分不是直接原因,而是当时中外舆论、尤其是列强公使舆论要求慈禧太后归政的传谣。这一侵害清廷皇族家务事的干涉,才是慈禧太后命令向彼等开战的直接导火线;但既然列强提到了瓜分,它便决非空穴来风,它几乎就是19世纪末清末中国面临的国际困局,也是直接导致当时清廷上层(自上而下)勃发维新变法的原因——清政府体系对列强长期以来的瓜分中国欲望其实是心知肚明的。在这点上,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恰恰和被镇压的维新派存在着共识。也就是说,列强瓜分是爆发战争的本质,而内外传谣慈禧归政——史实说明也非空穴来风,则是慈禧清廷对外宣战的直接导火线。

清末长期以来,清廷对外策略被迫采取了既联合又排斥的手段(即清末著名的羁縻策略),而义和团排外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战争,则是它走一步看一步、缺乏远见的必然结果。有近代史学者试图以档案式的史料证明:清末中外误解造成了八国联军入侵,这是对这段历史的一种误读,也是对后人的误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