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好人”
(2013-12-09 07:33:2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论 |
“好人”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词。大约受传统人文文化非此即彼的“是与非”、“好与坏”思维习惯的影响,我们自小就会脱口而出“好人”和“坏人”两词(当然受长辈影响)。但每个人在长大以后都会有所改变(不过有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童年时代形成的这种好坏观会不自觉地影响其后人生)。这似乎也隐喻着社会智力(在个人智力的体现上)的成长。
社会经验告诉每一个人,做好人很难,社会具有方方面面的关系,人难于做到方方面面的“好人”,最终可能只会出现这么一个常常会出现的结局:两面不讨好。这就涉及到一个常用词:做人难。
如何做好一个人?社会学认知观告诉每一个人:诚恳,做好一个真实的自己。这几乎就是人们普遍性判断一个人的标准。在当今红火的真人秀(相亲)节目中,那些自白自己待人体贴、周到、十全十美的人,往往得不到赞同;而那些能表现真实自己的人,则往往会获得认同。这便缘于人们对“人”的这个标准。前一种人可能会百思不得其解。
“好人”的其中一个标准,便是“顺”(古称“顺民”)。这个顺字,充满了太多的外在因素,而缺失了本我和真我——活在别人的眼里。“顺”既然是对外在的,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更是对“上级”的。这正是中国社会之所以会传承性、并根深蒂固地出现“好人”一词的原因,它还有一个词叫谄媚,不排除谄媚之人便有迎合那种传统要求做“好人”的心理。
因此,仅从同一文化思维的意义上说:中国每一个人都是体制内人,没有体制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