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师门”说

(2013-11-26 07:12:09)
标签:

杂谈

分类: 背景史评

古旧中国的师门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所谓孔子弟子三千孟尝君门客三千之说(门阀式)开始,直至封建皇朝末期的清末民初,三千多年中国封建时代的历史一脉相承。由于古代中国确立了读书做官的科举制度,读书人学术师门便与政坛官场师门殊途同归。拜师贴、投靠某一官僚门阀便成为三千多年中国封建时代那些读书以求取功名者的唯一选择(古称“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就近代以来,从清末至民国,无论学术界还是官场,师门相传以建立裙带关系这种现象可谓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与此形成相同社会思维及社会现象的,是同样源远流长的江湖武艺师门林立、民间手工业制作独门技法的传子不传女——个体性师徒相传。它是经由时代洗涤逐渐形成神秘化(神化)和失传的原因。显然,它反映出的,是一种历史社会的狭隘性。

古代中国一直提倡师道尊严,但由于师门不同,这种提倡也就具有了一种不确定因素。封建皇朝自古就有一朝皇帝一朝臣的治权传统,这是某一师门遭遇树倒猢狲散的必然运数(上世纪60年代民间俗称站正或站错队伍)。

说到学术师门,可以一提甲骨学。甲骨学产生于清皇朝末期的1920世纪之交,创立者是清廷国子监祭酒王懿荣,他既是一个古董商又是一个金石学爱好者(中国清末上溯的封建皇朝社会只有金石学没有考古学)。据清末史料记载,王懿荣从当时的中药店发现了刻有楔形文字的一味药材龙骨,从此他大量收集,并把对甲骨文字的部分释读传授于他的弟子(或说弟子传承并传播了他的甲骨文字释读),可谓王门相传的地位决定了其的地位,一门相传,弟子们是只会维护而不会质疑祖师爷的。甲骨学产生至今仅整整一百又十年,而王懿荣所处时代,正是清末列强殖民者瓜分中国、民族存亡的动荡时期,它无法为这一学术的反复验证、争鸣并确立提供良好的人文社会大环境(即不能否认这个学术研究根基的脆弱性)。王懿荣本人便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之际自杀身亡。这也是甲骨文字释读至今仍留存疑的原因。据笔者所知,也确实有往往被加上“民间”两字作定语的中国学者在继续考证着甲骨文字,但由于没有“师门”而没能得到“学术界”认同。

毋庸讳言,中国古旧历史客观存在的师门林立、相互自成体系(学术派系和官场宗派,故称“宗法制”,它保障这种“师门”宗派以为己所用),违反了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求同存异、相互兼容的本质特性;同门相传的狭隘性质也是自古学术难有独立性(必须依附某一门派)的一个历史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就近代至今,中国学者所形成共识的中国古旧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合一,正是文化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不自觉表现出来的本质规律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