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扰扰万众大率皆中材

(2013-10-15 06:16:27)
标签:

杂谈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人的感觉和想象能力是超乎寻常的,这大概缘于人类是一种智力动物的本性。人的见识和见解大都来自自己的切身经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实践产生真知。也就是说,假如个人“实践”是有局限性的,那么个人“真知”也就有了局限性(长于深宫的中国古代皇帝无疑具有这种局限性——个人能力总是局限的)。一般说来,一个人的“真知”观、世界观一旦确立,则万难改变,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人不能被改变,只能互相磨合和适应”。人的真知观一旦确立,他会以他的感觉,无限地发挥想象力去判断这个社会和世界,并力陈他的观点是正确的。个体如此,社会团体形成的文化思维同样如此。这大概是人类社会所具有的通病。

社会环境是丑恶的,个人的真知和真话也就是丑恶的;社会环境是美好的,个人的真知和真话也就是美好的。这便是人们常说的“社会造就人”,古称“人才随士风为转移”(最近热议的表现真实后宫内斗丑恶的古装电视剧《甄嬛传》便属此例)。缘于此,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便在于寻找一种能够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使得大多数人可以际遇到真善美的社会制度。

尽管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的见解是正确的,但人类社会的常识告诉我们,也是很多人的共识:在这个社会中,真正的好人极少,真正的坏人也极少,大都是一些不好不坏的人。中国早有古人指出:“上智者不常,下愚者亦不常,扰扰万众,大率皆中材耳,导之东向东,导之西向西,习于善而善,习于恶而恶”(清末曾国藩语),谁也不要自以为是一个完美无缺、意志坚定的人;真实的自己,就是一个在芸芸众生中很“无知”地被“导”的、听风是雨的那么一个人(个人智力取决于社会智力)。

缘于人类知识的蒙昧性,中国古人常有英雄情结,期望能“解万民于倒悬”,成为那么一个“救世主”,这其实只是但凡人类共有的想象力而已;而想象力正只说明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俗世常人。百年来的现代世界揭示,真正能够引导人类真善美的,决不是任何个体性的人,也不是由个体组成的任何集团,而是超乎每一个想象性智力动物之上的、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导向器: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无数前人一直在寻找的科学的法律性社会制度。科学的社会制度和人类这个感觉动物,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即不在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上。近代长期以来,中国统治阶级那些“解万民于倒悬”(所谓“天才”)者,一直就没有想明白,究竟是法律制度决定人,还是人决定法律制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