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书之阙

(2013-01-03 11:27:03)
标签:

杂谈

分类: 背景史评

   “正统”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封建皇朝的治权观念,这点应该是毫无疑问的,尽管历朝帝王无法用正确、科学的目光去解释朝代更替性的“正统”和“继统”现象。

   由正统而产生的“正史”观,成为了仅有百多年近、现代历史的中国社会人们挥之难于离去的千年梦靥,——它由数千年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观念所铸就。与正史相对的,便是野史。正史为“正”,野史为“歪”,这几乎不自觉地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中国历史观。

   史笔记述很清楚,正史的史笔来源,是皇朝家天下任命或说恩赐的“太史公”,各朝有各种官名,清朝叫“起居注”官。他们把书写皇家的既往和当时为己任,有史学者称之为“帝王史”或“胜利者的历史”。历史上还有一种专门记录民间情事的官职,叫“稗官”。稗官记述,和历史上的官、绅、民私家笔记,构成了“野史”的总和。

   正统观决定了正史观,而正史的关于皇家“龙种”和种种丰功伟业的传说,养肥了中国历史上民间的传说和演绎故事。它还和中国历史家族性社会的民间家谱相生相养,这是一种一体性的文化相养关系。世界近、现代以来,有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指出,有什么样的统治者便有什么样的被统治者(反之也成立)。它由私利性的社会制度所决定,则是一个更为广泛的话题了。

   其实,现代人们已经在本质上否定了正史为“正”、野史为“歪”的观念,——野史更能反映真实的历史社会风貌(当然也就不排除正史的部分内容)。不过是,野史的“神话”性和正史的“传说”性(两者因相养而互为一体,因而难于排除有以民间传说代替真实历史的现象),使得人们难于抉择,构成了进入现代科学观时代的踌躇的一个外在或固有的因素。世界历史说明,传说和神话在欧洲中世纪罗马教廷时期同样起到了重要的道德约束作用;教权争夺被视为家务事,和中国皇家权力争夺一样。东西人类在同一种社会制度形态下几乎没有差别,因此有历史学家称,文化观念只有时代之别而无严格的地域划分。

   自明末清初近古、近代数百年以来,随着世界地理大发现伴西方文化输入,独尊的“正统”和“继统”的“家天下”逐渐被打破,西方各种人物如商人、传教士、外交官、旅行家、探险家,甚至包括考古学家、史地学家、人类学家、矿业学家、气象学家、动物学家、建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等等,都参与进了中国以往历史的记录。中国学者耿昇(社科院研究员)在《清末驻京英使信札》(《亲历中国》系列之一)一书的“序”中说:“他们记录的许多内容,是中国官修史不屑于记载或不敢记载的(如宫廷斗争等)。这些论述,完全可以补中国史书之阙,起到补史和证史的作用。”

   正史为“正”的观念,只能是一种故往封建专制的主观偏执产物,它缺乏一种客观真实的社会科学性。在清末梁启超等文化人提倡“新史学”观以后,民国初年胡适总结说:历史是(主人手中)任人打扮的小女孩,便是一种对故往封建皇朝历史的感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