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皇朝更替伴生物
(2012-08-14 05:46:38)
标签:
杂谈 |
分类: 背景史评 |
文化传承,是中国人在谈到“上下五千年文明史”时常用的一个词。但是,由于中国数千年封建专制皇朝虽历经更替而始终“千年未有之变局”,这种(主流)文化传承,一自身脱不掉文化对专制皇权的依附性和奴性;二客观说明了在数千年主流文化下,中国自古到今人文社会观念的大体相同。但同时,皇朝更替这四个字的客观历史自述,其实已经在不经意间说出了文化也曾经历过的“兴潜”现象。它是伴随着新皇朝兴起而产生新思想、新皇朝求稳固而回复至旧传统的一种历史现象。旧中国传统儒学称新旧皇朝更替为“循环史”,而这种兴潜的文化应该是它的伴生物,两者恰如宇宙中处于亮点的恒星和处于盲点的行星一样。
这种文化兴潜,在历代先辈学者的文字表述中,被称为“文化断层”,它其实早已存在于前代研究中国历史的学者文字中。
“在近代的中国文化热的研究中,许多年轻学人提出了文化断层或断裂说,而以‘五四’后作为显著的史例。所谓文化断层或断裂,就是新陈代谢中内因和外来的干扰所产生的历史‘返祖’或新陈错位的现象。”(引自《陈旭麓文集》第二卷,原载于《学术月刊》1988年第10期)
文化断层也可以说是中国先祖们在关于人类社会本质认知观念上的得而复失现象。它无疑是文化依附皇权更替的成果。
文化断层不但可以指中国历史社会认知智力的进与退的反复,还可包括“我笔写我口”(清末官员黄遵宪语)的“白话文”。对比一下唐初和清末两个上下相差一千多年的社会,假如说唐朝是“天下”时代的民族大融合时期,那么清末则是“世界”时代民族大碰撞时期,而这种相似的融合和碰撞,正诱发了“我笔写我口”白话的兴起。“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几乎大白话式的诗句。再看一下清末梁启超说的,“然则不论正统则亦已耳,苟论正统,吾敢翻数千年之案而昌言曰:自周秦以后,无一朝能当此名者也。”再者是鲁迅先生笔下的讽刺人物孔乙己“多哉不多也”。文字的发展,有无出现过进步、倒退和断层?我们过去常常偏于说汉文化对外民族文化的吸纳及其积极作用,但偏执于夷夏之辩的汉文化有无对民族文化的遏制及其消极作用?而其中,专制一统的汉族帝王文化无疑起着主要(主流)作用。这是人们常说的“历史在曲折中进步”所包含的意思。
注:关于文化断层,可以参阅我前面的文章“蓄奴制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