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统说和房屋主人

(2012-08-09 05:57:34)
标签:

杂谈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秦朝始皇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这在众多历史学者的著书立说中早已明确,不赘述。但秦始皇在清朝上溯的封建历朝历代,却一直以负面的“暴君”角色出现,其原因是他用武力剥夺了诸侯国的王权,夺取他国的民生物产,置之于皇权私人口袋(包括歌颂尧舜禹禅让这种说辞,其实是历史社会中早已存在的借古讽今文化现象,用于骂当世一姓皇帝)。近、现代史评无法规避秦朝大一统暴力性的原罪,只能大都以历史社会发展的局限性来一言蔽之。

中国大一统曾对中国历史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却使中国发展遭遇瓶颈而发生畸变。这种畸变被近、现代用语“停滞不前”和清末用语“西学中源说”即历史上工艺技术“失传”和“外流”来表达,它应该包括精美民间手工艺制作及中国传统医药等。一统产生更替,封建皇朝如何来确认朝代更替“窃权”的合理合法,以巩固汉民族大一统,避免像始皇帝一样被后世咒骂?从文化兴盛的唐朝,到遭受外族侵扰、危机重重的宋朝,是这种大一统理论蓬勃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也是巧合,唐朝专制皇权转窃于“暴君”隋炀帝,宋朝专制皇权转窃于后周帝权而“黄袍加身”,都是臣夺君权,并形成“正统”。“道统”一词便在皇朝更替的需要中应运而生了。它首创于为现代人所熟知的唐朝大家韩愈而继承、弘扬、巩固于宋朝程颐、程颢两兄弟、朱熹等诸位大儒(后朝大儒也存在有攻讦前朝大儒现象)。可以说,宗法等级、君臣父子(即三纲五常)、君权神授及“莫非王土”的“道统”,成为了自后虽皇朝暴力更替但合理合法、所谓“万世之至论”的“天下”游戏规则。此谓儒学“循环史”观,它客观说出了中国历史社会的变化发展规律。由此开始,有历史局限性的、没有正确认识社会本质的封建道统说成为了不可倒置的皇朝唯一“真理”。   

至末代皇朝满清晚期,大量欧美学说输入中国,尤其是关于国家与社会学说“契约论”的输入,无疑是对中国历史长期以来的“道统说”的一种冲击。

清末先智者首先对历朝皇权获取的原罪作了揭示,否认其正统性。梁启超说:我敢说,数千年没有哪一个皇朝是正统的。又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出诸海而犹不能视;妇人缠足十载,解其缚犹不能行。故步自封,少见多怪。曾不知天地间有所谓民权二字”。“ 盲鱼”和“缠足”是梁启超对“封建局限”很有见地的形象比喻。他同时表达了国家如房屋,人民是主人,而政府只是房屋的管理者这种思想。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各朝各代的变迁史,成为了一部分清末觉醒知识分子的自觉行为,产生了有社会意义的“新史学”,不再仅有数千年的列传本纪“帝王史”。

严复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民而已。既已窃之矣,又惴惴然恐其主之或觉复之也,于是其法其令蝟毛而起。质而论之,其什九皆所以坏民之才、散民之力、漓民之德。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必弱而愚之,使其常不觉,常不足以有为,而后吾可以长保所窃而永世。”

严复此论出自他的文章《辟韩》,是对“道统说”始祖韩愈所谓皇朝真理的撕其“金玉”露其“败絮”的批斥。他表达了与梁启超一样的“民”为“真主”的意思。他用“惴惴然恐其主之或觉”、“ 必弱而愚之,使其常不觉”等语,形象地描绘了偷窃和被偷窃两者之间的动态画面,生动跃然纸上,而其结果,却是“坏民之才、散民之力、漓民之德”,这是自后历代人“一穷二白”、“一盘散沙”等诸多共鸣的嚆矢之笔。

我们可以遥想这么一组历史镜头。有一祖辈,为了生存而迁徙,来到一块荒无人烟的土地,开垦种地,造就了一个家园。子孙繁衍,颇具田园风光。但某一天,一马队飞奔而来,扬鞭对正在田中劳作的农人吆喝:你们搬走,这里已经是某官员的私田了。这种强迁,就反复地发生在故往历史社会的各个时代中。

   现代的后人无法否认,封建皇朝的“道统说”是畸形发展的,这是古旧人类没有社会科学思想的认知智力发育水平即“盲鱼”的局限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体育怡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