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呼“乡勇”
(2012-06-09 06:31:17)
标签:
杂谈 |
分类: 背景史评 |
据史家揭示,清史所载多尔衮与李自成大顺军山海关作战之事,应属子虚乌有(台湾史学家李光涛(《明清之际的战争》)。乃年(1644年)四月二十一日,吴三桂与李自成军血战于山海关;其时,多尔衮行军至关外15里许。二十二日多尔衮便“乘虚直捣”,“真所谓‘东呼西应’‘请亦来不请亦来’。吴三桂于此,‘顾东不能顾西,御贼不能御虏’,于是乎世所谓‘吴三桂请清兵’,也就在这种委曲求全之下而实现了。”(李光涛《明清档案》)李光涛在这里描述了二十一日和二十二日李、吴、清三方战争、进军的表象场面,这种表象与实质相去不远,即无论吴三桂是否暗中“乞师”,“ 请亦来不请亦来”是势所必至;至于吴三桂是否“委曲求全”,只有当事者吴三桂与多尔衮最清楚了,——史学家在质疑历史人物“汉奸”这种现象。
清军入关当口,据清史所载云:“满兵之强天下无敌”,其实也并非如此。明朝崇祯末年,中国并非无人,只是由于明廷不用,或用了一些对内如真老虎、对外如纸老虎的无用之人,则与无人相同。据当时倾向吴三桂的清史记述:一闻李自成“犯阙弑君”,山海关乡勇,一呼而集便达到三万余人。尽管明朝腐败造就了自身的覆灭,但在它落难之际,民间“乡勇”还是以“本朝”为重,奋袂“报效国家”的。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史料记述,崇祯皇帝身边那些备为大用的朝廷大人物们,却在崇祯“国库”匮乏,征用军饷之际,个个痛哭唱穷。最终这些“大用”人物的家中自藏巨款,悉数被李自成大顺军搜掠而去。当然也包括崇祯“国库”之外内宫的巨款。此谓上行下效。
那些在山海关“一呼而集”的乡勇,只成为了这么一个结局,部分随吴三桂与大顺军战死,部分随吴三桂投降了“天下无敌”的多尔衮清军。李光涛说:“一个吴三桂无端地成就了一个多尔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