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巫人与皇权

(2011-06-01 11:58:47)
标签:

杂谈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长江三角洲苏南一带,民间至今还存在一种迷信习俗,叫“关梦”,即家属为悼念逝者,请算命人测一测逝者在“天上”的想法。在家属叙说生辰八字等以后,算命人会突然改变神态,好像灵魂出窍一样,以逝者的语气说着自己在尘世及天上的想法。经过或长或短叙说以后,算命人回复了常态。

据人类历史学家说,这种习俗或说风俗,畅行于古代世界很多国家。可以说,它源于人类在原始时期对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生老病死的不理解。

中国自有文字开始,便有了祭祀场面的记载。这种祭祀者叫“巫”——文字的发展至今还没有消弭这个文字的原形,他有从地至天的巨大通天能量。巫在古中国是一个崇高的职位,他可以代天说话,把“天下”的权力施予一人,这便是“神授皇权”。

西方的巫在其历史演变中发展成了与“国王”不同的一种势力,即教会,古代西方通行政教分离;中国的巫在其历史演变中失去了势力,皇权政教合一,巫走入了民间。但皇权政教合一的仪式:皇权神授,还离不开“巫人”的代言,巫人只成了政教合一的被利用者。几千年皇权的“神授”,为巫人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历史社会的大环境。

从中国民间来看,颇具神秘的“神授”,浸淫了与皇权一样的民间的对大自然的不理解。由于中国自古整个封建皇朝时代一直是一个小农经济社会,不发展的生产力扼制了人们对大自然“天有不测风云”的认识能力,在皇权神授的千年烙刻下,深度相信着“神”的力量。这里面,中国历史皇帝一族对大自然的不理解和愚昧行为(私利为前提),作着示范榜样作用。

中国皇帝祭天用一种具有巫职的官员;治理民间用一种“钦差”的官员;任命官职,则或用官员传谕旨,或用太监传谕旨。这后三者的职能,在传谕旨的那一瞬间,具有代皇帝宣言的身份;那时那刻他便是皇帝了。接旨官员对待传旨者的礼节态度,就是对待皇帝的态度。可以定义为,宣旨的那一时刻,传旨者已是灵魂出窍,皇帝该有的架子或说话的语气,他得应有尽有了。强权之下的这种“威力”,使人完全可以相信,灵魂出窍似的这种代言,是存在的;不过是民间“巫人”的无势力,使传统中国人产生了“信则灵不信则不灵”顺其自然的游移不定的观念。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之弟溥杰的一段回忆文字,颇能真实地说明这种角色身份的转换:

我定睛一看,原来这位“天使”,就是过去侍候我的贴身小太监刘得顺(这时改名刘三顺)。只见他头戴金顶,身穿袍褂,慢慢地走进了我祖母所住的“信果堂”,神气十足地站在堂屋中央的方桌东侧;我祖母、母亲赶紧领着我们兄妹,先对着方桌望空给太妃请安,然后半向左转退到桌子两侧依次而立。这时,刘得顺才打着官腔说:“主子问老福晋、福晋好,传老福晋、福晋带着溥杰阿哥、韫媖大格格于某日某时进宫会亲!”说罢将太妃所赐的“尺头”(成匹的绸缎)、玉佩、荷包等物,由我家的太监摆到桌上,我们又向北空磕了三个头谢恩。这位“天使”才恢复了太监身份,向我们依次跪地请安……(引自溥杰文章“清宫会亲见闻”)

中国民间“巫人”(巫术演化成巫医和算命两种)由于没有势力,他的“代天宣言”只是为了赚钱而已;中国皇帝的“代天宣言”,难道就不是为了赚钱?这种“靠天性”,历史述说了它的不稳定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