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磊东
磊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216
  • 关注人气:3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载沣和善耆短期联手PK袁世凯

(2011-06-03 12:12: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清廷遗族载涛(监国摄政王载沣之胞弟)在1961年的回忆文章中,述说了载沣没能杀袁世凯的缘由和遗憾,是因为虽同为皇族和军机大臣,但也充满了矛盾,与是否皇族“自家人”无关,只与各自利益有关。“奕劻又是叫袁拿钱喂饱了的人”。当皇族内阁成立,受到各省咨议局攻击之时,奕劻、那桐、徐世昌力主起用袁世凯,并以辞职相威胁。载涛叹息地写道:“徐世昌本来是袁一手提拔的私党,不足深论;那桐是一个著名圆滑的官僚,何以亦有这样的说词?”这里“官僚”意指“皇族之人”。在利益面前,即使是皇族人,也会六亲不认的。这难道不是历史上帝王显宦家族的人性常态?载涛揭示:“奕劻、那桐本来只认得钱,至于清廷封建统治的垮台,并不在他们的心上”,他叹息地引用了清末学者王闿运的话:清朝“禅让亦以贿成”,即袁世凯重金贿赂收买了奕、那两人。

当时在皇族之中,为了皇族的统治利益,民政部尚书(管警察,名称不中不西)肃亲王善耆和镇国公载泽是力主杀袁世凯的。善耆与著名的日本人川岛浪速(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日本辖区里的日本警察局长)过往从密,聘请其为他的警察顾问,并让一女儿——那位闻名后世的川岛芳子(原名爱新觉罗.显玗)认川岛浪速为“干爹”。在“朕的”利益大前提下,什么“国家”,什么“主权”,没有“朕”,一切都是浮云。这难道不是历史上皇权“卖国”的前提?从后来川岛芳子(又名金壁辉)的发展轨迹来看,投靠日本人,与后来的“中华民国”战斗一生,难道不是和其父一样,以“利益”为大前提的?在利益面前,如何为“汉奸”定义,在现代文法中,难道还存在着什么纠结的难点么?

由皇族的“汉奸”行为,联想到当代著名军事专家张绍忠先生视察东北珍宝岛的所闻所言。视察之地,设有一个历史上沙俄侵略中国所犯暴行的展览馆。众所周知,在整个清末时期,沙俄侵占中国的面积之大,驱逐中国人暴力手段之惨烈,是令人悚然的。当张绍忠听说,为了现在的中俄关系,有关地方领导指令展览馆对外关闭时,他斥责说:这是真实的历史!这种真实不会因历史的变化而变化的,“中国是一个盛产汉奸的国度。”张绍忠先生的观点是清楚的,他斥责的是“地方领导”见风使舵的现象;但说法的逻辑是有偏颇的:中国盛产汉奸?中国养汉奸?从医学遗传的角度说,有“生养者”的遗传性?

再说善耆,利用川岛浪速的势力,派人去袁世凯的退隐地洹上村密切监视,“随时有密报”,害得袁世凯种种蔬菜、钓钓鱼,自命为“洹上一钓翁”,还大拍照片到处宣扬。但善耆的“小人”行为,终究没能扼制袁世凯北洋系的“人心”势力。

史料记载,清朝皇族为了安抚全民性的反满情绪,就是这位善耆,亲自接见了暗杀载沣未遂而关进监牢的汪精卫,并免去了“大逆不道”的死罪,大肆加以慰勉。历史就在这两个人身上作了一种巧合的衔接:后来的汪精卫,也自称“舍身”曲线“救国”成立了日本“顾问”下的“民国政府”。也许,历史这样揭示:只为“夺权”,是汉奸行为之一。这位善耆,由于他与日本人、反满势力的微妙关系,至1911年初,被载沣削职了。民国初期,善耆和清廷另一个遗族溥伟在满蒙地区组织宗社党,在日本势力的资助下,搞起了夺权颠覆活动(善耆于1922年病死于日本势力区域大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巫人与皇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