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强人袁世凯做戏

(2011-05-04 12:47:17)
标签:

杂谈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19111010日武昌起义后,在袁世凯向清廷提出的六项条件获得满足以后,袁于1031日从隐退的彰德到达信阳督师,后随军进入汉口。他派员与南方军政府黎元洪联系,建议“和平了结”,以试探武昌政府的脉搏。从此开始了两面制压的手法。

清廷于113日发布了《宪法信条十九条》,称国号为“大清帝国”,“皇统万世不易”,“皇帝圣神不可侵犯”,但“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显然,在十年来海外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双重打击下,皇室已经“两害相权取其轻”,倾向于“君主立宪制”了。但是,主动和被动失之毫厘差以千里,被迫的“君主立宪”,已经晚矣。全国的排满情绪,已经容不得满清的“君主立宪”了。1113日,袁世凯由汉口到达北京,根据清廷的《十九条》,着手组织了一个君主立宪的内阁。逐渐从“人臣”走向“人君”,这是中国因素的嬗变。

袁世凯的成功,是多方促成的。

国际方面,外国帝国主义列强此时已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前夕的相互矛盾冲突之中。他们无力顾及大清帝国内部爆发的起义和各省独立。甚至可以判断,各列强政府自顾不暇,一贯以来“精心打造”、既打击又扶植清政府上的失手,为革命党营造全国排满氛围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一位美国人在记述当时的书中以旁观立场说:“对于他(袁世凯)重新当政,外国人公开地表示了欣慰。”

国内方面,“排满”与“光复”(汉族政权)几乎是当时的时代主流,推翻腐败无能的满清异族政权成为了当时“中华民族”的本能。因此,作为曾被满清政权排挤而数起数落的袁世凯,也成为了南方军政府——革命党推翻清皇朝的希望所在。

骗与被骗此时发生了质的逆转。假如说20世纪初清政府用“预备立宪”来骗取全国舆论以收拢和巩固日益衰弱的皇权,那么,此时袁世凯则完全可以有条件用“君主立宪”来骗取清皇室对他个人的信任了。——为什么说他骗?因为袁世凯完全知道南方革命党的光复意图:只要没有清君,什么都好说。

从此时到清廷退位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袁世凯这位当时国内国外瞩目的强人,开始了他雕虫小技般的多面戏法:向请皇室落泪;向南方握手与踢脚;向国际列强“信誓旦旦”。在骗取清廷“正统”政权的时候,尤为表现得具有舞台效果,以至于袁世凯的亲信赵秉钧对人说:这种戏不是人可以做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