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商人与文人——中国传统之七

(2011-03-14 17:26:20)
标签:

杂谈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任何一个社会群体,有两种力量对皇权冲击力最大,一,有财产的人,二,有文化的人。

   其实,帝王对这两点早就悟透,所以,在中国历史社会中,重农抑商,贬斥营利生财的商人是千年不变的政策。商人的地位越低,钱财引发的势力就越不安稳、越不巩固。帝王理论指导实践,一旦富商豪绅财势产生威胁,“莫须有”罪名剥夺其一切是它不变的宗旨。奸商,无商不奸,把商人群体排斥于帝王(假惺惺)倡导的重义轻利的国民性传统思维之外,这是帝制的悖论。有道是,盗亦有道。何况是商人。

   对待有文化的人,一为科举以利诱,二为文字狱为绳索,三为舆论导向为毁之于萍末。千年流传下来的“手无缚鸡之力”和“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便是毁之于成势的萍末。这两种千年流传的认知传统,至今时不时产生于人的下意识思维中。这是中国帝王制度的悖论。有道是,一支秃笔,胜过千军万马。这也是中国先祖留下的名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