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产出闭塞

(2011-03-06 10:40:19)
标签:

杂谈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已故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炮口下的震撼”一章中这么说:

   “……乾隆一道‘敕谕’,其中所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已久被引述而为人熟知。人们常常容易把它看作是一种君王个人的心态。其实,在心态的后面,是几千年小农生产所维系的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不仅提供了产品,而且也生产和再生产出闭塞。从这种自给自足的经济中很难滋生向外发展的欲望和冲动,因此,康、雍、乾、嘉、道二百年间,在东来的西方人面前,中国常常是被动的一方。中国由被动而抵制,由抵制而闭关,在易见的政治原因之外,还有不易见的经济原因。”

   这是一段令人沉思的文字。该如何来评述这种“政治原因”和“经济原因”?我们不妨换个词:政治欲望和经济欲望。

   一,设想一下满清处于东北偏朝时的心态,是经济欲望促成了他们征服中原的政治欲望,两者互为因素。

   二,当政治欲望获得满足,保持“目前”的状况是每个人的常态,更是统治者的心态,这是传统朝代创业和守成的心态。

   三,落后的经济水平和统治者的政治抱负互为作用。在这样一种状态下,经济的发展不再重要,人的因素(反抗)突显出来,这是中国历史社会的常态。如果说社会经济制约了统治者的政治欲望,那么,统治者的政治欲望同样也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历代学者大多以皇朝统治者的角度,为皇朝政治落后寻找原因,其实,这只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古老话题。偏重任何一方都是不正确的,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充满统治者意志的传统社会里,只是一币两面、“好听”的一面了。

   五,同样设想一下处于被统治地位的当时沿海地区的民众,历代有多少人出于生活所迫的“经济原因”,漂洋过海外出经商?史料说明,自明朝以来,这种民间的自发贸易活动几乎没有停顿过。为什么是明朝以后?自那时开始中国民间已经可以造出大型的木制海船了。

   其实,对于这种互为因果,无论是政治、经济的互为因果,还是统治者、被统治者的互为因果,历代中外先哲们都有过繁多的阐述。关键是,互为促进而非互为制约。

   两种因素,孰为主要,其实西方列强炮舰轰开中国大门时就已经看得清楚了。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00年的八国联军的六十年间,他们的矛头是直指皇权的。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值得深究的历史,因为那是一段这样的历史:“中国常常是被动的一方。中国由被动而抵制,由抵制而闭关”,导致中国的惨败和耻辱。

   在陈旭麓先生上述文字的前面,有这样一句语重心长的话:“每一代人都是主观、客观的双重限制下去观察和体验世界的,因此,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认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弊政三例
后一篇:传统泻洪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