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四日(1820年),嘉庆皇帝抵达承德避暑山庄,这是他老人家的送命之行。随行者为军机、亲信及两位皇子:皇次子三十七岁的绵宁(旻宁,长子早夭)和皇四子十五岁的绵忻。另外没有随行的还有二十五岁的皇三子绵恺和六岁的皇五子绵愉。嘉庆帝暴卒,旻宁顺利成为了道光皇帝,但在手续即合法性上留下了疑点。
一,嘉庆帝暴卒于承德避暑山庄。死之后,竟然在随行的小太监那儿找到了封皇储的金盒,这是不可思议的。史料只字未提按清制藏于紫禁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的那一个金盒。只有两个可能:1,嘉庆帝没想到自己会死,还没立皇储;2,承德山庄小太监那儿的金盒掩盖了“正大光明”的正宗之盒。
二,嘉庆暴卒的消息传到京城,承德行宫接到了道光帝继母孝即皇太后的懿旨:“嘉庆皇帝归天,自应由智亲王旻宁即位,但恐怕仓促之中,嘉庆皇帝未曾明白晓谕,而旻宁又一向谦虚,特降懿旨,命留京诸王大臣,请旻宁即位。”此段文字,再明白不过说明两点:1,承德小太监的金盒是假的,道光不过是弄了个形式而已,纯属多此一举;2,京城“正大光明”匾额后应无皇储金盒,否则皇太后不必多此一举写来懿旨。或可说,旻宁即位,不过是皇室之中人心所归,而非清制的先皇钦定。
三,重要旁证是军机重臣被罢免。嘉庆帝死于嘉庆二十五年八月二十四日(1820年)。九月初七日至初九日,军机重臣“托津、戴均元退出军机处,卢荫溥、文孚留任,四大臣一并交刑部严议”。这无疑是新皇对这些知情者的敲山震虎: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其实,这也是道光皇帝的多此一举、此地无银的告白。皇权之下,臣民早已有“成则为王”的唯命是从观;但皇帝的“矫枉过正”思维,使得他不得不痛下狠手。事实也是,这些被贬谪的封建皇朝的“忠臣”,欢度余年,带着皇朝丑恶虚假的秘密,进了历史的坟墓。
这种王位正统观,至今还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者,按“假定推断”法,在为这种虚假,寻找着“真实”的证据。其实,历代皇朝依靠暴力推翻前朝的大“非法”,已完全说明,这种“继位”上的小非法,已经都是合法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