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孙中山“二次革命”失败后,发愤改组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要求宣誓“附从孙先生”,加盖指模。孙先生做事过亦。
有时,我们很难相信,一个曾竭力倡导民主平等的人一变为专制集权的人。胡适当时有对孙中山的一句评语:“十三年后的孙先生已不是十三年前的孙先生了。”其实,孙先生也有苦衷吧。这苦衷便是他的倡导,在现实中根本行不通,处处受掣肘。这掣肘之源在哪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在这种文化历练出来的中国千千万万的“政治家”之中。同一种文化孕育出了一个个相似的个体。常言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是贤人,我还能人呢!你主张大,我主张也不小呢!处处掣肘,平衡,牵制,角力,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下磨砺出的性格,变成了一种本能的、无意志的“条件反应”。
有多少写书记述者对这种中国的“民风”叹之莫奈何,可能无法统计吧。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