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基隆庙口夜市

标签:
基隆庙口夜市庙口夜市的名小吃台湾哪个夜市最好在基隆吃什么台湾哪里小吃最厉害 |
分类: 港台 |
在基隆的晚上吃神马?我们要去庙口夜市。
台湾的夜市以小吃出名,走遍台湾,由北到南,从西到东,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出名的夜市。
兴起于早先庙宇门口或小巷子里的夜市,融合了台湾人的饮食、淘货、消遣、生活与情感。
在夜市已经超越了吃和购物,形成一种血浓于水的生活。
你看的台湾电影里,无一例外会出现主人公在夜市的场景。
基隆的庙口夜市和台中的逢甲夜市有何不同?看图说话。
庙口夜市是印象最好的。
也不完全是因为这是进台湾后的第一个夜市,关键还是这里的食物对胃口。
据说在台湾很多美食评论中,庙口夜市享有“种类最多,全台之冠”的美誉。庙口夜市规模比逢甲夜市小了很多,不过商家卖的小吃重复性很小,口味就是这么对胃口。
浓厚的古早味道是台湾美食最大的特点。
“古早味”指的是古味,就是根据历史的制作方法和味道。
据说早期在战争及战后时,台湾人生活穷困,饮食也很简单,食物以腌渍的手法居多,菜脯、竹笋干、咸菜、猪油拌饭都能随手变为美味。
而这种简单料理做法影响到现在台湾美食,但却在代代传承的祖传秘方中,增加了近乎苛刻的精选食材、精雕细琢的手工制作。让流传至今的味道,变得精致诱人起来。
年纪越成熟,越懂得旧时滋味的妙。
不过现在的古早味食物除了对家人的爱之外,还多了一份对生活的认真态度,而态度决定结果。
蚵仔煎
蚵仔煎是著名的闽南、台湾小吃。
是用新鲜的蚝肉和红薯粉芡水与鸡蛋做的。
台湾早期物资缺乏时,蚵仔煎是很简陋的做法。最早只是用地瓜粉勾芡水,先略煎成型,再放入韭菜等比较容易取得的食物让饼皮变的有饱足感而降低成本,所以受到贫苦老百姓的欢迎。
后来生活改善了,才慢慢加入蚵仔、花枝、虾仁、鸡蛋等上等食材,就成为现在蚵仔煎的样子。
另外,蚵仔煎淋上的酱料也多有不同,在庙口夜市和在鹿港吃到的蚵仔煎酱汁就很不一样,有的用番茄酱、甜辣酱、豆瓣酱,像之前在厦门吃到的是用海鲜酱。
因此台湾当地很多出名的的蚵仔煎除了做法用料外,独家酱汁也是各自招牌。
好吃的蚵仔煎,酱料很重要,一定要趁热吃,才能品出蚵仔及菜、蛋香。
米苔目
米苔目是个奇怪的名字,相当不习惯这个叫法。听说是客家的传统小吃,后来传进了台湾。
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其做法。制作时把粉团经过筛子般的擦板,从洞眼(目)中搓出粉条。
因为“筛”的闽南发音近似“苔”,所以就直接音译成为米苔目。
庙口夜市的米苔目口感很Q,汤是大骨汤,热食。
如果加入糖水变成甜凉食就成了台中人爱吃的甜米苔目冰。
夜市上的汤米苔目,还要加入柴木鱼片提味。
红烧鳗羹
红烧鳗羹只有在台湾才能吃到,是典型的台菜料理,庙口夜市的美味推荐之一。
所谓红烧其实是红糟,腌制入味再炸酥,最后搭配浓稠或清甜的汤头做成。
在爱四路上的老字号摊子,朴素的要命,但是这里的红烧鳗羹有名的要命。
加上高丽菜一起炖煮的羹汤喝起来自然甘甜,撒上香菜提味,更衬出羹汤的鲜美。
喜欢吃的可以点一碗白饭,将羹汤淋在白饭上拌匀来吃,据说这可是资深美食家的吃法哟。
鼎边锉
又是一个外星词,这到底是什么呀。
庙口夜市中,鼎边锉也是必吃之一。
“锉”是台语词,只米浆在锅里翻滚的动作。
成型的锉收干后剪成块状,搭配虾仁羹和肉羹煮成汤。
鼎边锉吃起来有点像粿条,煮汤吃是最为流行的做法。
泡泡冰
庙口的泡泡冰也是一大名吃,手打的冰,起源于宜兰。
泡泡冰好吃,靠的是手工搅拌,所以吃起来口感特别绵密。
这种口感介于冰淇淋和一般冰棒之间,所以也叫绵绵冰哟。

鸡卷大王
鸡卷大王的铺子有40多年的历史了,能坚持这么多年,可见功夫了得。
炸的薄脆的豆皮,包着内馅。
内馅有猪肉、洋葱、胡椒、又因为有荸荠,所以吃的时候豆皮脆嚼着口感里面也脆甜。
吃的时候,还要回锅再快炸一下,然后配上腌小黄瓜沾上甜辣酱。
虽然是油炸食品,不过第一次炸过放置的时候油分已经耗没了,二次炸过基本不再吸油。

一口香香肠
肉食动物的大爱,肉肠吔!
一口一个一口香有木有?唉唉唉,别着急,店家给你的大蒜别忘了。
吃香肠要就着大蒜,反正已经到晚上了,大家一起吃,谁也别说谁口臭啦。

新鲜的水果摊
台湾随处可见这种水果摊子,处理好的水果一包包。
给你几根长竹签,别忘了拿几袋酸梅粉。
酸梅粉配莲雾,酸脆爽口。
后来我们在鹿港小镇买的罢了,店家给的是甘草粉,也别有一番味道。


奶油螃蟹
庙口的吴记螃蟹羹,眼前的大火炉散发的油饭香味勾着肚子里的馋虫蠢蠢欲动。
负责摊位的大妈相当眼熟,各种介绍庙口吴记的照片里基本都有她老人家入镜。
每天经营自己寻常的生活便已经可以四处扬名,这是何等的高级哟。
话说,老人家,您手上的翠镯子是不是老贵了!

糯米猪肠
糯米肠也叫米肠。在潮汕、台湾、朝鲜半岛都见过不同的糯米肠。
糯米肠是把调味后的糯米塞入洗干净的猪大肠里,成为方便携带的糯米肠。

鲜榨果汁
混夜市是不需要带水的,隔三差五能看到鲜榨果汁或木瓜牛奶的摊子,买一杯新鲜如刚摘水果的饮料物美价廉。
想起了年初在清迈每天喝RMB5元草莓沙冰的日子。
吼吼~!生活在热带皮肤也会水灵灵呢。

庙口奠济宫
庙口夜市的由来是不是就是夜市中间这个华丽丽的奠济宫呢?
门旁镂石雕刻细腻极了,人物特别生动,感觉是在房顶上用雕塑在讲故事。
仔细看还有不少螃蟹、贝壳等海里生物的浮雕。
啊?海鲜?是因为这里是美食夜市吗?nonono!这是为了说明基隆先民靠海为生好吧。
看来吃货的眼里没有别的!

本来想写一篇两大夜市的PK博文,无奈重新梳理庙口的美食就已经这么多想说的。
逢甲夜市另开一篇,各位客官稍安勿躁。
前一篇:【台湾 福隆】海边的傍晚与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