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乱说《琼林》之四十八:凭空起事

(2014-10-13 15:25:12)
标签:

育儿

教育

历史

文化

分类: 国学
乱说《琼林》之四十八:凭空起事


乱说《琼林》之四十八:凭空起事

整理者:广东-向梅、浙江-寒梅、武汉轩妈

-----------------------------------------------

在正式讲课之前,先来回答几个关于经典读物的问题。

最近,经常有妈妈问:非常读书汇的《大学》、《中庸》等诵读版几时出来?

先做一个简要的汇报:非常读书汇的诵读版,大约分成五类。前面已经整理出了蒙学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幼学琼林》。第二类叫基础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孝经》、《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第三类叫经典类:《诗经》、《易经》、《尚书》、《礼记》、《春秋》。第四类叫提高类:《心经》、《金刚经》、《百喻经》、《坛经》、《药师经》、《楞严经》、《维摩诘经》。第五类是其它类:《了凡四训》、《菜根谭》、《朱子家训》、《增广贤文》、《素经》、《黄帝内经》、《三十六计》。

第二类—基础类,正在加紧整理与校对中,预计十一月中或中下旬能出来,敬请大家稍待勿急。同时,还将补充蒙学经典类的一本经典,叫《龙文鞭影》。以后,会专门抽出时间来简单介绍这一本书。

为什么要来整理这些书呢?其实自己也在不断地问这个问题。现在,这样的书市场上并不少见,为什么还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来整理,为什么不省点事儿?实在说,对于这些书,我自己私藏的,或是读过的,每一部经典都不下五个版本,但各有出入,各有不同。这些版本,都是很早的版本,尽管不同,但都有来源与出处。这些早年的版本,我个人觉得当时编辑的水平和责任心都是不可比拟的,但很可惜,这些版本在图书市场化的大局面上,都已成绝版或被淘汰。而现在,我看到市面上出现的一些版本,甚至是很有名气的版本,无论是编辑的水平还是责任心,都是大打折扣的。

就水平而言,过去的版本,那些编辑的水平底蕴相当高,对于古文有很深的造诣。而现在的诸多版本,如果没有很深的古文造诣与文化水准,那是很难整理出有一定水准的版本的。换句话来说,现在的诸多版本,依然还有一些低级的、常识性的错误。这就是我们来重新整理的初衷。

当然,一个版本的成熟,需经达几代人甚至是数百年的整理编辑,才能完善。就拿《三字经》来说,前一段时间有妈妈问,既然是王应麟的版本,王应麟是宋朝人,但为什么这个版本里还会有元朝和明朝的历史?应该这样理解:所谓王应麟的版本,并不是王应麟的最初版本,而是后人在不改变其核心内容、编排主旨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完善的版本。反之,如果重新编排时,打破了王应麟最初版本的结构、逻辑、主导思想的,则不叫作王应麟的版本。我们在整理中选用了王应麟的版本,理由很简单:各代名家大师都是以他的版本来起讲的。由此我们要说,非常读书汇所整理校验的版本,并不是空穴来风的,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重新校验的版本。

当然,从经典的发展,以及我们的能力、水平这两个方面来看,我们整理的版本也不会是十全十美、不可挑剔的。我们只是有幸站在巨人的肩上稍稍迈了一小步。以后还有学识更好、更负责任的人,能整理校验出更好的、更有创见的版本。

总之,我们就是先做一个汇报: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后,也就是十一月中下旬,我们会推出蒙学类的《龙文鞭影》,还有基础类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孝经》、《道德经》、《庄子内篇》、《孙子兵法》。希望大家耐心期候。

关于《龙文鞭影》,现在市面上只有萧良有的版本。实际上,《龙文鞭影》应该有两集:第一集是萧良有编撰的版本,第二集是清朝人李晖吉增补的版本。关于第二集的增补版,听说过的人,或者看到过的人并不多。原来在编排中,我们只排了第一集。但在校验中,我才发现少了第二集。我问参与编辑整理的妈妈—通妈(马踏泥花)、还有懿妈,要不要第二集?通妈的话让我很感动,她说:“整吧,要不整出来,以后能看到的人就越来越少了。虽然辛苦,但还是值得整理的。”所以才下决心,接着把第二集也整理出来。

有关如何选择经典读物,我们一直在讲几个原则:一要字大,二要注音,三要全面(不要节选)。有人会有误解,说:这些东西网上都有,很容易整理啊,根本不费什么事。老实说,整理经典的功夫和精力,要比我们之前所出的《乱说过秦论》、《乱说学记》,或者说是《作文,多大点事儿》大数倍。上述的书,在校验中是一行一行的过,一段一段的校,同时还不存在校拼音的问题。而经典的校验,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校,一个音一个音的校,真可以说是如履薄冰的心态。

举个例子来说,假如一段话里没校出一个错误来,心里都觉得不安——心里会想:不可能,不可能没有错。而在数十个字中,数百个字中,突然发现一个错,那种心情真可以用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斓珊处来释怀。种种心境,怕是只有参与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凭空起事,谓之平地风波;独立不移,谓之中流砥柱。

凭,是借助、依托的意思。空,就是什么也没有,空空如也。空是不可依托、借助的。凭空起事,通俗的来说,就是无中生有的意思。平地风波,意思并不难理解。但为什么要说平地不会起风波呢?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风的成因,就是空气流动。空气为什么又能流动呢?是因为空气中的气压不同。空气中为什么会气压不同呢?是因为地形地貌不同。比如说有山川湖海,有高地低地,这些不同造成了气压的不同。气压的不同,造成了空气的流动。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风吹海面或是水面,就有了浪。反过来,如果是(理论上的)平地,那就没有了空气气压的不同,也就形成不了风。在平地上,那就不可能形成浪。所以说,凭空起事犹如平地风波,都是无事生事、无中生有的意思。

中流砥柱,原意是指黄河三门峡东的石山。黄河之水气势磅礴,但这座石山,稳如泰山,纹丝不动。后来,人们把河流中央的石山、石柱也称为中流砥柱。以此引申,人们把独立不改,有强力支撑也喻为中流砥柱。

结合上联与下联,我们可用三国时期李康写的《运命论》中的一句话来解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所以全句的意思是:争端凭空而起,而产生了意外纠纷,好像平地生了风波。有自己的主张能担当大任,遇事毫不动摇者,可称为中流砥柱。这两句放在一起,是有必然关系的,并不是相互独立的。

契合文中的风波,不由想到了岳飞,因为岳飞就是在风波亭被谋害的。读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平地风波中流砥柱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平地风波的事情比比皆是,最著名的怕就是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致死了。岳飞,字鹏举。鹏举的来由,出自于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南宋时期,岳飞率岳家军坚持抗金十余年,同南侵的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名。而当时,岳飞欲报“靖康之耻”、迎回二帝的政治方向与宋高宗和秦桧的政治方向产生了冲突,所以,在抗金战争即将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岳飞在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以莫须有的罪名,含冤而死。死的地方,天然巧合,就叫风波亭,与平地风波相契合。所以我们可以讲,莫须有、风波亭,就是凭空起事、平地风波、无中生有、无事生非的别解。

除了岳飞以外,还有一个人也值得一提,那就是袁崇焕。袁崇焕是明末的抗清英雄,曾经一时,袁崇焕一直驻守在宁远(也就是现在的锦州)。清军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屡次在宁远城下受挫而不得南侵,据说太祖皇帝努尔哈赤因宁远久攻不下而在宁远气死。所以,清军一时间避免与袁崇焕的军队正面交锋。后来,清军用叛徒范文程的计谋,让皇太极从蒙古借路,南下进攻北京。明皇帝崇祯正商议迁都的时候,袁崇焕从关外杀回来了,在城外首仗打败了皇太极,救了北京一时之围。皇太极用了反间计,在城里四传流言,说袁崇焕要和清军和谈,还说袁崇焕私自把山海关防线打开了个口,要放清军进关。结果,袁崇焕的命运也与岳飞一样,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抓。最为惨烈与心痛的是:崇祯用了最残酷的刑罚对待袁崇焕,鼓动百姓去撕咬袁崇焕的躯体。百姓们不知所以,以卖国贼的痛恨之心,纷纷上去割袁崇焕身上的肉,分而食之。风波亭的惨案,袁崇焕的悲剧,是历史的悲哀,是时代的不幸。

从历史上来看,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说,春秋战国时期的白起之死、伍子胥被害,还有汉朝的韩信被陷、晁错冤死等等,无一不是莫须有,无一不是风波亭,无一不是无事生非、凭空起事、无中生有。而这些人,都曾是或将是一个国家的栋梁之材、中流砥柱。他们以自己的独立不移、威武不屈,证明了他们是栋梁之才,一个国家或是社会的脊梁。读这些历史,常常会让人唏嘘不已,感叹万千!但愿,这样的历史不再重演,不再重复。

《幼学琼林》及其它诵读版购买地址:非常老师的小店

为什么要出蒙学系列经典读物:为什么要出蒙学系列经典读物

小朋友如何学国学(上):小朋友如何学国学(上)

小朋友如何学国学(中)小朋友如何学国学(中)

小朋友如何学国学(下) 小朋友如何学国学(下)

时间:2014109日上午

欢迎朋友们加入免费公益群学习

QQ群(群号:150347011YY群(群号:5544410,频道号:10056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